中国90后大学生班级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03
/ 2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当前中国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了在新时期教育形势下,中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班级建设问题,特别从班委会队伍建设,班委会联席会建设,骨干学生团队的组织,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当代学生工作在班级建设方面的开展和实施,研究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为中国高等院校学生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班级建设 就业能力 90后 教育策略 学生工作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达,90后成为社会人群中最受瞩目的一支,他们留给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脆弱、叛逆、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等。到2010年90后大规模进入大学,他们客观上成为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焦点。
所谓“90后”,就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城乡分化特征,在城市和绝大部分县城普遍为独生子女[1];在广大农村,90后家庭依然存在多子女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90后了。
一、中国90后大学生班级建设分析
(一)关于班委会队伍建设
班委会的组建是一项重要的班级政治工作,这里也包含班级团支部的组建和日常工作。
(1)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思想修养。学生干部中的每个成员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勤调查,勤研究,有信心。学会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懂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人之长;做到团结协作,同时积极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
(2)具体事务明确专门学生干部组织。科学界定班委会成员的岗位职责:政治任务要由团支部组织,重要任务方面可由两名班干部协调组织,学习技术由学习委员和组织委员参与并协助交流。
表1:班干部设置情况及目前工作重点分布


严格要求班委会共同保证班子整体行为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班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要与时俱进。鼓励班委会成员将自己的设想和方法写成书面记录,要求分清任务和计划方法,必要时写出技术特征的数据和依据。坚决服从上级决定。做到违反纪律的事不做,影响团结的话不说,捕风捉影的事不干,问题事件客观汇报。
(二)班委会联席会的组建和运作
班委会联席会由一定数量班级的班委会成员和必要的高年级优秀学生组成,人数不能少于班干部总数的80%。
联席会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班级发展和学习组织建设的幕僚机构,同时是科学技术学习和扩散的组织团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监督组织。
联席会不能对班级事务做出任何决定,只负责研究和讨论。
(三)骨干学生团队的组织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根据班级计划和学科特点,坚持做到按学科类别,分阶段、有次序地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选择其中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符合规定的学生形成骨干学生团队。
班级活动主要包括:影评、书法绘画、演讲,鼓励进行科学实验、发明设计、写作能力展示。把这些活动作为一项“工程”来建设。
定期组织班委会和骨干学生举行学术报告,国家和地方政策文件学习,要求做笔记并且写出学习记录。
在90后学生的班级建设中,要努力联系实际搞好三支队伍建设:抓好班委会、班委会联席会和骨干学生这三支队伍建设是班级工作的关键。以班级团支部建设和文明班风建设为线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积极提升90后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从传统意义上讲,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智力的专项技能、而是包含智力因素在内的情商因素和职业生涯规划、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全面综合[3]。在2005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在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雇主所重视的可雇佣能力是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方面。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受雇主欢迎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计算机编程技能、学术技能、理财技能、信息获取和管理技能、商业管理技能[4]。
到了2010年后,随着我国商业资本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公司体系的整合升级,当前在国际化日趋成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成为一名员工后,除了熟练地工作技能外,单位工作点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总结我们的毕业生与各需求单位的要求、与国际化市场和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人文素质不高。当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的部分毕业生专业不专的同时还对普通的人文社科知识等不涉及、不懂得。反映到为人处事上就普遍存在着好以个人为中心,不懂得团结合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社会适应度低;功利性较强,社会责任度较低[4];情感较为淡漠,价值观比较模糊等等问题。


2.实践能力不强。在封闭式教育环境和个人互联网生活的到来阶段,当前的学生几乎在独立于社会大环境的“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社会运行规则和人际交往的了解都比较匮乏。同时,因社会资源平均值匮乏等原因,我国大学生校外实习的机会比较难得,据调查报告显示,能获得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并不多,在我国仅有11.7%的学生有实习经历,其中,还包括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有实习经历而找关系盖章却没有真正实习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初入社会时因为自身的动力能力差、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等失去就业竞争力。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随着就业竞争日益加强,总体上大学生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的意识在逐渐加强,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当初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不清,主要决定于社会宣传和家长的意愿,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仅仅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没有计划和职业诉求,更不会说根据个人的兴趣去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职业方向的选择不明确,使得我们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很模糊,自然在职业选择方面也就走很多的弯路。由此高职毕业生就成了职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有的甚至发展成毕业后不就业而完全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提升就业能力最终还是要靠社会政策和学生本身素质的提升来共同拉动。只有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才能给广大学生就业机会,同时,广大90后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探索先进的知识,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才能抢占先机。当然,一个国家的就业市场状况还会受到经济状况和世界市场行情的影响,这是一个关系诸多方面的焦点问题。
总结和展望
今天,我们正在逐步强大,高等教育策略也要与时俱进。当前我们需要把握好国家整体战略和发展层面紧密联系,改革体制机制和调整协调民生紧密联系,技术引进创新和国民素质水平紧密联系,资本运行流通和群众意识修养紧密联系,多线并轨,恰到好处,努力实施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时空布局。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国民素质,这也将是未来社会深层次发展和高端引领的关键点。也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宣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M].人民出版社,2010
[2]United States Labour Department.Household Data Annual Averages[DB].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10
[3]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
[4]中宣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M].学习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1.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2.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