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特有民族综合能力提升项目为例

/ 2

摘要: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一直是高校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托我校特有民族综合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总结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育者的心得,旨在为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

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在高等院校学生中的比例不断扩大,特别我校地处西南边疆,民族众多,有很多少数民族和少小民族,这些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边远的山区,环境相对封闭,经济和文化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他们在入学后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与内地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一所农业院校毕业的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将成为本民族地区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实现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其思想状况、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关系民族地区未来发展走向。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工作。它不仅是一个培养人才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和落实,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

为此,如何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广大学生工作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都开始重视民族学生的教育,很多学生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和理论。我校作为一所西南边陲的农业院校,其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显得及其重要。因此,近年来我们在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开展了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项目,依托项目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了一些基础,现就教育过程得出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在此予以总结,旨在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需正视的问题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承担着实现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其思想状况、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关系民族地区未来发展走向。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一)必需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必备前提,没有稳定的局面,就谈不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前部份民族分裂分子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唆使下,挑拨民族矛盾,从事破坏活动,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稳定。控制民族分裂势力,消除民族矛盾急需受过高等教育、有远见卓识、政治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保证各级领导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手里,保证各民族团结和国家不断前进。

2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目前,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需要大量各类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我校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后,必将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骨干和生力军。因此,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回到家乡后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所在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3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二)必需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

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一系列教育管理实践中发现,对其教育如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才能使得综合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开展。

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学生与同龄学生有着许多相同的特点: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希望祖国富裕强大;拥护和支持党中央的各项改革措施和方针政策;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勤奋好学,渴望成才;关心集体,注重思想品德修养。而且他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在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文娱、体育活动中十分活跃,他们出众的表演才能、竞技成绩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比较落后、居住分散、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地区,普遍存在汉语水平低,基础知识差等问题。加之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状态等方面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出自卑心理严重,固执倔强,有抵触情绪等一些的"不适应"现象。

二、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国和各地实际的教育发展的路子。" 这是我们实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指导纲领。在这个指导纲领下,结合民族学生特点,具体教育过程中还需注意:(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是民族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但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各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正当权益,从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则出发,了解不同民族在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需要,形成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要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两课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专题课堂教育,对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弱项适当的予以 "补课",通过开展形式和内容丰富的课外教育,丰富他们的眼界,拓展他们的思维。

(三)要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负责宏观教学计划安排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而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让学生教育过程中树立教育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引导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解决思想问题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帮助民族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让他们树立教育主体意识,从而在思想上摆脱抵触情绪,主动配合并参与教育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从民族学生特点上入手,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让他们感觉到能有所收获,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项建议

(一) 灵活多样的开展政治素质教育

在高校教育中,这是品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人格教育等一切教育的基础。合格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差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是不欢迎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把政治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对少数民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理想、信念的确立,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都具有良好的作用,使之成为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沟通,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民族学生认识到他们与社会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关键是找到民族团结教育的契人点,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调整工作方法,消除隔阂。实际教育过程中要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学习民族地方史, 宣传民族英雄事迹、各民族团结的生动事例,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等内容,通过开展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举行友谊球赛,组织民汉联谊会互学集体舞和民族、互学语言等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接受本民族文化、习俗的熏陶和影响,意识中都带有本民族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烙印。进入大学之后,环境的差异使得他们在课程学习、人际交往中产生种种不适应。这就是是造成他们与汉族大学生之间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这容易使他们将自己的交际圈局限在本民族的学生中。因此,要刨造条件开拓民族学生视野,使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代科学文化,包括人类的所有文明成果,使之在文化的交往中培养较强的文化选择,吸收改造和内化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四)对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承担着实现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任务。然而在现阶段他们中的很多人普遍存在汉语水平低,基础知识差,沟通表达能力弱等等问题。为了让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被社会竞争所淘汰,作为少数民族综合能力培养,很有必要加强他们组织协调、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一些社会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通过搭建活动平台,创造一些必要条件,最终目的就是在现阶段多给他们一些历练的机会, 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开展特有民族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旨在能够扩展少数民族学生见闻,提升他们的能力。经过两年的试点发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的认识差异导致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以至于开展的培训项目不能完整的开展;第二,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经费、机构、人员等原因的限制,没有专人对其进行监管和全程跟踪,不能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客观性分析;第三,项目实施与专业课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的大量时间都安排了起来专业课,项目开展又不能占用专业课时间,以至于教育的时间较少。以上问题我们也将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逐步改进和不断完善,在此提出也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