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搭建心灵的桥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 2

摘要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一直是我想实现的一个语文教学目标。在这篇文章中我就通过串联在教学中前教过的刘禹锡和柳宗元作品的一些课堂内容,来渗透表达我的这些教学理念。

关键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刘禹锡;柳宗元;经典作品

初中第一册《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念中学的这段日子,像是生活在无形的牢狱中,没有阳光——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太阳;没有鲜花——假期都在教室补课;没有友情——为了够上重点分数线,好友也可成为竞争的仇敌;没有温暖,老师和家长都像监工。让我这学习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只有白色的成绩单,黑色的七月天。数不尽的测试卷,过不完的考试关……",看看这是当代中学生的一段日记,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黄金对代,却把自己描绘成没有自由的罪犯和学习的奴隶,我想为什么不能引导孩子们换一个角度看,换一种思想,表现出一个中学生应有的乐观向上的蓬勃朝气呢?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一直是我想实现的一个语文教学目标。

翻开我们的文化名人看看,且不说遭遇酷刑的孙膑、司马迁,就说我们中学生知道的屈原、柳宗元、刘禹锡、韩愈、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林则徐……哪一个仕途顺畅?他们都曾被贬。仕途被贬是人生真正的挫折和不幸。所不同的是,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有人低沉、郁闷,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有人却练就了坚毅、旷达的品格,造福一方,流芳千古。

我利用教材中这类古代名人的资料和文章,在教学中采用了初学时讲细、讲宽,再学时联系、比较、感悟的办法,希望学生能在感悟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感悟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更在感悟中明白人应该以国家社稷为己任,以造福一方为功德,切莫身在福中不知福,胸无大志乱叫苦。

在教学中我这样实践过。在教学生学习刘禹锡《陋室铭》时,除常规教学内容外,我还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作者写《陋室铭》的经过,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想这县官实在是趋炎附势、庸俗无聊,于是便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陋室铭》,表达了自己旷达高远的志向,乐观积极的心态。学生听后无不收益。后来在总复习时提起这个故事还记忆犹新。

在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写作背景时,我激情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刘禹锡是个旷达的人。即使在迁谪的漫长的二十三年里虽身遭弃置,但是悲而不哀,怨而无悔,绝不沉沦,绝不颓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如此的开通大度,把深深的悲苦化为透彻的哲理!我们还学过他的寓意深刻诗,如《乌农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或双关隐语诗《竹技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同学程还都记得吧!作者就是通过哲学的深思,把自己对生活和历史的思考化为深度的感悟。看来,我们不仅要学他的旷达,还应学他的思辩。

在学生对刘禹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之后,我又向学生讲读了他的生平总结和对当代人的影响:纵观中唐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一生,无论其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艺术创作上,都是与时俱进的。他在33岁时,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连州当刺史,后改贬朗州当司马;42岁时又因写了一首讽剩诗再被贬为连州刺史。他两次被贬,虽身心遭受重大打击,但仍一直保持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他在连州任刺史期间,一身正气,嫉恶如仇;勤廉守政,政绩斐然;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尊师重教,栽培州人,他的"功利存乎人民"的为政之道,至今仍为人所称道。公务之余,他还勤于笔耕,在连州写下了诗文近百篇,为连州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刘禹锡以行动实践了他在《连州剌史厅璧记》中的心愿:以优秀的前任为榜样,好好整肃官场,做到"功利存乎人民",这使他得到了人民的敬仰和歌颂。他"功利存乎人民"的为政观,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致连州历代官吏、文士皆对此述颂不绝,评价甚高。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国华认为,对禹锡给当代人至少有五点启示:一是启示我们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二是要增进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是要注意锤炼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四是要不断加强民族团结;五是要努力发掘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这些内容学生平时不感兴趣,但现在听得津津有味,我想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时会有一定积极影响的。

当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我一方面让学生理解作品对艺术造境上的幽静深邃境界的创造,对清冷凄迷氛围的渲染,欣赏悲剧美的审美趣味和追求;另一方面从创作动机和写作背景上讲,这是他遭贬之后长期悲哀抑郁情绪的文字化,"一切景语皆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看看他的内心是多么凄苦!还有《江雪》,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大背景下,一个渔翁独自垂钓"寒江雪".他是高傲的,但更是孤独凄苦的。如此心境的他在第二次遭贬时,"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他再也无力抗争了,四十三岁便走完了孤傲、失意、悲苦的一生!

我们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痛心,但我们更为他的郁闷心态感到悲哀!他为什么不学刘禹锡,在悲秋的季节也能写出豪迈的《秋词》情怀;为什么不学苏轼,仕途不畅,百贬无碍,闲置时就在东坡开荒种菜;为什么不学藤子京,即使"谪守巴陵郡",也把那里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造福一方,还流芳千载;为什么不学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心态,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为什么不学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潇洒自在,还有"与民同乐"的欢乐开怀!……痛哉,悲哉,孤寂郁闷的心态,杀死了一位写作天才,唐宋散文中少了许多精彩!

从痛楚中回到现实,我想让学生明白:青少年时代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这一时代也应积极向上地设计自己的未来,也要有意识的养成豁达、乐观、刚毅、蓬勃向上的良好心态。因为现在是一个精彩炫目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拼搏的时代,让人奋进,催人拼搏。你们将来会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但也绝对会遭受挫折的痛苦。我作为老师追求的目标就是想让花样年华的同学们心理状况随着身体共同长:既长顶天立地的骨骼,也长坚韧执著的品格;既长丰满健壮的臂膀,又长独立向善的思想……

用心学习吧,用心阅读吧,走近古文,不,走近经典,饱食精神食粮,吸收文化精髓,塑造健康心理,成就健全人生,造就一个鲜活亮丽的你,笑对生活,笑对拼搏,笑对挫折,笑对不幸,让你的心情亮起来!

我盼望通过教学的引导,能激起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读经典作品,塑健全人品,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