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瘾的孩子有心理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3
/ 2
 立立妈妈的讲述:
  立立今年13岁,上初中一年级,成绩在全年级数一数二。提到这孩子,亲戚邻居都竖大拇指。经常有家长向我请教:你是怎么培养立立的?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其实,立立小时候也很贪玩,拿起书本就喊头疼。小学一、二年级时,每次考试都是60多分。二年级下学期时,立立在玩具城看中一款变形金刚,我灵机一动,告诉他:“如果你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都得90分以上,我们就给你买。”有了动力,立立果然开始努力,期末考试,他语文得了92分,数学得了91分。我们非常高兴,不仅给他买了变形金刚,还带他到肯德基吃了一顿。
  我们从奖励教育中尝到了甜头,从那以后,不管立立提什么要求,我们都会提条件:你要成绩好,我们就满足你。立立也很争气,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我们也说话算数,绝对兑现诺言。
  可是,三年级下学期的一次单元测验,立立语文只考了73分。我非常生气,将他狠狠地训了一顿,并罚他双休日不准出去玩。星期天下午,立立趁我们不注意溜到门口,被他爸发现了,立立说他早就和同学约好去打乒乓球,他不能不讲信用。他爸一句话就将他吼回去了:“你必须为你糟糕的成绩付出代价。”
  立立四年级的时候,我和他爸感情出现一些问题。在一次亲友聚会上,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大吵起来,他爸大声嚷着:“过不惯就离!离了省心!”立立听到,马上跑过来,抱住他爸爸的腰,说:“爸爸,你们千万别离婚!我不想变成没爹没妈的孩子。”在场的亲友也纷纷劝他:“你看立立多懂事啊,看在孩子的份上,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立立这么聪明,以后一定有出息,你们可不能耽误了孩子啊!”他爸找台阶下:“立立,你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答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清华、北大。”立立重重地点头。
  为了让立立安心学习,我把他的起居饮食照顾得无微不至,能代劳的都代劳了,尽量节省他的时间。立立也主动放弃了围棋、乒乓球等兴趣爱好,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五年级开始,立立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但是,他好像并不满足,要拿到全校第一、全市第一。我们也一直鼓励他要再接再厉。有一次,他考试成绩排全班第一,全校第五,他很难过,直捶自己的脑袋,说自己太笨了、太粗心了,而且将自己关在书房一整天,不吃也不喝。
  升入初中后,立立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凌晨两点,早晨六点又起床背英语单词。我们提醒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因为学习搞垮了身体,他不听,仍然挑灯夜战。我们只好偷偷将电闸关了,立立竟然大吵大闹,说是要到马路上去学习,如果不看书,他就睡不着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立立竟然迷恋上了考试,一听说要考试,他就像打了兴奋剂似的,立刻亢奋起来,甚至整夜看书做题,不肯合一会儿眼。他还特别留心搜集各类竞赛的信息,只要听说哪儿有学科竞赛,他都会去参加。只要几天不考试,他就会烦躁不安,整天念叨:“咋没有考试呢?咋还不考试呢?”整个人就像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立立为我们挣足了面子,按说我该偷着乐才是。但看着孩子对考试近乎痴迷的样子,我心里却老是不踏实: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喜欢玩,立立对其他活动没有任何兴趣,只对考试上瘾,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到底好不好呢?
  
  心理分析:
  1、“考试成瘾”是心理病症
  很多家长都混淆了“学习上瘾”与“考试成瘾”的概念。学习上瘾,享受的是掌握知识的快乐,什么时候学、学什么、怎样学,孩子自主决定并享受其中。而考试成瘾者,其快乐往往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知识带来的快乐,而是家人、老师等外人的奖励和认可,他们是被动地学,顶着压力学。不少“考试成瘾”的孩子往往都被冠以“聪明、懂事、爱学习”的帽子而备受推崇,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害。
  家长可能会困惑:我们鼓励孩子爱学习难道还有错吗?这当然没错,但问题是,家长不恰当的引导会导致孩子舍本求末。比如,立立的父母完全以考试成绩来奖罚孩子,考得好,就满足其要求,考得不好,就进行惩罚,久而久之,立立也将考试当作了满足自己要求、实现自己意愿的惟一途径。刚开始,考试没考好,还只是父母对他惩罚,后来,这种惩罚就转化成了他的自我行为:闭门思过、绝食。
  另外,立立“考试成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动力:为了家庭的幸福。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婚姻的忠实守护者,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来维护父母的关系。但立立的爸爸却利用了孩子的这种心理,让立立当着众多亲友的面作出承诺。言下之意就是:你好好学习我们就不离婚。孩子弱小的肩膀承担不了保卫家庭的重任。
  考试成瘾的孩子从短期来看,会有很大的收获。但从长远看,会发展成偏执型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
  2、正确引导孩子爱学习
  首先,家长对学习考试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家长爱拿孩子炫耀:我家小龙这次考试又得了100分;我家琴琴年年都是学习标兵。这看似在比孩子,其实是在比大人。家长的这种攀比心理也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在同学中进行攀比,以分数论成败。这样就给了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

  第二,不要过度奖励“好成绩”。对于孩子而言,考试成绩好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奖励,会带给他内在的喜悦,这种喜悦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是,如果频繁给予物质奖励,孩子的学习动机会因此变得不单纯。
  第三,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如果没有更多的兴趣爱好,就会把成绩当作惟一的精神支柱,这很危险。当然,如果将爱好当作任务来强迫孩子,那爱好也会成为一种压力。迷恋钢琴考级、拿起画笔就躁狂等等也是和“考试成瘾”差不多的心理病态。
  编辑·牛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