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23
/ 2

摘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预示着必须加快社会化养老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此建设进程中,必须以现有经济基础为支撑,制定与完善科学合理的老龄化对策,积极对应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老龄化;机遇与挑战;政策建议

On ageing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Jia Suping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116,021)

Sbstract: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main data Bulletin (1th) data display: 13.26%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Census 2000 increased by 2.93%, including 8.87%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than the 2000 census 1.91%. Data show that China's ageing process faster, also indicates that must speed up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of socialized system. In this process, must be supported by existing economic base, develop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on ageing, for our Government to overcome the economic impact of ageing, improving the policy on ageing,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words: China's ageing;Featur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快速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均预期寿命得以大大延长,高龄少子化的自然效应导致人口结构决定性的变化,也预示着了老龄化社会的必然到来。特别是1979年以来,以独生子的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则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的老龄化的步伐。加之,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资本积累并不丰厚。由于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也就形成“未富先老”基本国情,因此,如何科学的对待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我国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国家战略问题。

笔者在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以及老龄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的论述的基础上,就关于老龄经济政策的建议做进一步阐释。

1 中国老龄化特点

1) 绝对数量大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有1.78亿,是世界老年人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并且继续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1/4。

3)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即“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属于先富后老型或富老同步型,经济承受力强.而且及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福祉体系。因此,即使在进入老龄社会后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中国则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推行,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形成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果。

4) 地区性差异明显

东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较早地进人了老年型社会,上海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后北京、江苏、天津等地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也超过了10%,目前这些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的阶段。相对比而言,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比较缓慢,一些地区刚刚步入老年型社会,而像西藏还处于成年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5)空巢老人日益增多

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全国约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据一些大城市调查,目前空巢家庭已占30%,京、沪,津大城市己达30%以上。而在农村,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独立或只与配偶生活的老年人的比例还会上升,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将日益弱化。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医疗、养老保障匮乏,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明显。

2 中国老龄化的挑战

1家庭压力进一步加大

由于社会的发展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形成大量“421”及“422”家庭,传统的家庭抚养功能被极大的削弱,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及当前法律强调家庭抚养义务,这将导致现代个人及家庭面临更多的压力,从而导致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甚至不育,进一步加剧老龄化。

2法律与现实矛盾重重

我国的现行的宪法和婚姻法都明确规定了子女的赡养义务,刑法、继承法、老年权益保护法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随着独身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抚养功能的衰退,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不能竭尽生为人子的孝道了。老人的赡养全部有子女承担很难实现,必须实现社会化养老。在此背景之下,再强调家庭养老的责任已经与现实发矛盾。

3财政全面吃紧

随着老龄化的持续推进,国家将进一步完善以社会保障为中心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公共财政的建立和完善。然而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低于代际更替水平和不断延长的寿命导致更低的纳税劳动者对退休受益人的“供养”比,加之养老的“历史账”问题,相应的国家财政支出相应的也会相应迅速增加,而财政收入的相对狭窄,会导致相应的政治矛盾的产生。

3 政策与建议

1)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老龄人口老有所为,老有所养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建设和谐的老龄社会。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现实,就决定了必须继续推动工业化的进程,促进科技进步,不断的推动社会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必须平衡与劳动人口素质及就业的关系。另外,推动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多层次与广覆盖、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相衔接、城乡统筹等基本原则,重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进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低水平、广覆盖,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目标是多层次、分类型。此外,也要逐步完善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以及生活服务照料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建立国民养老保险及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保险为主的综合社会福祉体系,实现社会化管理以及积累体制的电子人生货币化。

3适时改革劳动退休体制

对于刚刚进入老年人行列的一批人口来说,他们仍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并且自身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能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改革优化,提供给老年人一些工作,不仅能够增加老年人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养老问题,同时还能够利用老年人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为社会创造财富,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因此一方面适时延长退休年龄,如现阶段实施男女同年龄60岁退休制度,完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既体现了男女平等,又可实现老年阶段的自我实现,还可以降低社会负担,还可以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但是,国家和社会必须保证其创业风险不会危及到维持其晚年正常养老的最低限度。

4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追求晚年生活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营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老年产业,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老年产业发展的宗旨在于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具体的措施应该围绕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推动老年人娱乐行业、老年人健康产业以及老年人教育行业等,并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人口老龄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6):69~70.

[2] 左学金.21世纪中国人口展望[J].人口研究,2000,(1):31~32.

[3] 李中流,过琥岗.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195。

[4]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28(1):10.

[5]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J].人口与经济,2001,(5).

[6] 刘鹏飞.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学思考[J]. 西北人口,2006,(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