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2
/ 4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跨文化教学;障碍;措施。

引言

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是英语教学中不争的共识。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初中,单纯的语言教学依然处于绝对的优势,无论是从教学计划上,还是教学内容上,也无论是从学生应考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非常强的气候,然而师生文化意识淡薄,课堂文化元素难寻,跨文化教学的路很艰辛。因此,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真正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描述众多,有的说是水乳交融,有的说血缘关系,还有的说血肉相连。无论那种描述都道出了一点共同的东西,即语言与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语言具有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质确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正如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 1984)所言,“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离不开语言。” 在中国清代,皇帝后宫有佳丽三千,妻妾等级分明,汉语中有关宫女名称的词汇因而丰富多彩,如皇后、皇贵妃、嫔、贵人等。同理,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贵族内由君主封给的爵位等级十分严明,和这种爵位文化密切相关的则是英语中的爵位名称,如公爵(duke)、候爵(marquis)、伯爵(earl)、子爵(viscout)以及男爵(baron)等。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窥见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现在人们认识到,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既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而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的话,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方可以谅解偶尔或少量语言的结构规则的错误(如忘记动词用三单现形式或形容词当副词使用),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你要表达的意思,要传递的情感。如果语言的使用规则被违反了,或使用不得体,就可麻烦了,小则感觉上不舒服,大则伤感情,甚至破坏双方的关系。这儿有一个中国英语教师(CET)和一个外国专家(FE)谈话的例子:

CET: Tomorrow you will “fetch” your Temporary Residence Permit from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FT: Why do you talk to me like that? I am not a dog!!

那位专家为何变得如此愤怒?中国英语教师的句子结构正确,意义表达也清楚呀!问题就在“fetch”上。在美国生活中,当美国人把某个东西仍出去,要求狗去追并把东西带回来时,他们通常命令狗:Fetch. 因此在美国要求某人 “Fetch”是一种侮辱,即暗示某人是一只狗。从上述看来,使用规则比结构规则更为重要。目前,不少中外学者在研究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等关系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些科学研究活动值得重视,对我们英语教学有现实意义。

2. 跨文化教学的内涵

跨文化教学(Intercultural Teaching )简单地讲,它主要指配合语言形式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语句,语篇学习外语,同时也在习得一种思维习惯、一种世界观、一套价值观念。跨文化教学不仅是扫除那些引起语言理解困难的文化障碍,也不等同于西方,尤其是英美文化的导入。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必须实现心理深层的调整,帮助学生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因此,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意识” 而非“认同采纳”。在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的今天,我们根本无法认同采纳某一钟文化而畅通无阻地与世界各民族人民进行交流,只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是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跨文化教学的重点是培养跨文化意识。那跨文化交际意识又是什么呢?,从外语教育最根本的培养目标来看,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敏感性;其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承认各民族文化和语言皆具合理性。决不能说这种文化好,而那种文化不好;其三是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在跨交际中,要跳出自己的文化视角,以对方文化价值观来看待和评价对方的言行,尊重并理解别人与自己的不同。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播的使命感。“汇通东西之精神而互为介绍传布”(三十年代吴宓为清华外文系制定的五个培养目标之一)导出了培养文化传递的使者。

3.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障碍

1) 英语教育考试导向及其要求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刘润清,1996)各种英语应试考试铺天盖地,从少儿的剑桥等级考试,到中考,高考,大学的四级,六级,以及其他各种等级证书考试,多半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考查,这样,英语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却往往忽略。而初中英语教育更是如此。由于初中英语的语言知识量非常有限,能力要求绝大多数也停留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而且为了考试,重在读和写,

学生没有怎么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去看看他们平时的练习题和考试试卷,你能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2) 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的英语教师几乎都是中国英语教师,即非母语是英语的英语教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学生一样,学生之间也没有大的文化差异,他们之间英语交际还算不上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很好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环境,这就很难形成跨文化意识。偶尔有机会与外国朋友交流,也因为他们特定的年龄和语言的能力,即使有文化干扰,会得到外国人的谅解。

再则,英语只是诸多学习科目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中的一门学科而已,要合理分配各科时间学生不可能花多少时间去学习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至多了解一下非常简单的与考试有关系的部分情景会话中涉及到的一些礼貌用语、文化习俗。他们或许忙着记单词、短语,背课文,做练习题都来不及呢!

3) 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际化语言的英语越来越得到重视,全国大、中、小都开设有英语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学校,这无不对英语教师形成巨大的需求。一时内英语教师的语言素质符合要求的就不多,具有较好有文化素质的就更少,有跨文化意识的简直就是少之更少。很多初中教师在教学上,只注意教那些考试要求的内容,此外的东西好像不是他的任务。结果呢,哑巴英语(Cannot speaking English )、聋子英语( Cannot understanding English by listening)、音变英语(Poor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英语交际综合症(Afraid of communicating with English-speaking foreigners)真可谓是遍地“开花”。这些状况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反思。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呼唤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文化素养的教师。

4.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措施

虽然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有诸多障碍和困难,但这不是不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由。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应用语言的保障。不管教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Byram, 1994)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顺势拓展。

现行的初中教材“Go for it”有一个特点是“文化渗入”。七年级有单独的文化单元,八年级的SectionB后的同步阅读中有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深挖其文化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的同步阅读文章“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就介绍东西方在礼节上的差别:在你和你讲话的亚洲人站很近是相当普遍的。若你和一个欧洲人这样站着讲话的话,欧洲人就觉得很不舒服。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文化差异,比如说到交谈时举止的文雅,中国和英语国家都有近乎一致的规矩,但也有差异。谈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随便打断对方。在倾听别人谈话时,不可默不作声,没有反应,应不时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或者微笑表示高兴。在与他人谈话时自己想离开,最好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如果要去卫生间方便,最好用委婉语表达,以免使人听了尴尬。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习俗,对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很有用处的。

2) 词汇教学,彰显文化。

语言中受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词汇。Peter Trudgill 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意义或扩大或所小,,或具有特殊的联系意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典故。了解这些词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OK 典型的来自美国英语的词。其起源有几种说法;有人说OK一词来自美国第26任总统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 1856-1924)。他在批示公文时喜欢用印第安语Okeh的缩写,意思是“行;就这样办”;也有人说来自无线电通信,电报员接到电文后,必须用一种信号表示收到。这个信号最先用all correct, 后来all 逐渐演变成O,correct 变成K。不管起源如何,OK最初是美国俚语,现在风行全球,连英国人也常常挂在嘴边。

又如在学动物名称时可以介绍宠物习俗。任何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例如中英两国的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中国人一般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诸如 “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底”等。但是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canine idioms)。例如lucky dog(幸运狗),喻指“幸运的人”;big dog(大狗),喻指“大哼、要人、保镖”;sea dog(海狗),喻指“老练的水手”dog-ear a book(在书上揪个狗耳),意思是“折书角”等等。

词汇富含文化,只要教师勤于探究和积累,通过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各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佩服老师知识的渊博。总之,这是教学相长的好事。

3) 话题教学,渗透文化

初中英语的教材是以中心功能话题来编排各个单元的。一般来讲,一个中心话题,一个单元。每个话题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东西方的文化。如果属于东西文化共有的,学生易于理解,但有文化差异时,学生往往按中国的思维习惯,文化习俗去套,结果语用不得体。教师要有对文化差异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和知晓度。这样在学生即将遇到或已经遇到的差异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处理,让学生能跨越这些障碍,实现跨文化交际。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6 中有个句子“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不是表疑问而表示请求,因为按照西方人的习惯,用问句形式提出对方不利的请求显得礼貌些。但是长辈对晚辈或比较熟悉的人之间则可以使用祈使句。 又如“Why don’t you go with me?”,如果单纯按语法规则回答成:“Because I am very busy.”,则大错特错了。 形式上是特殊疑问句,实际上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 在学习功能话题时,教师一般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即在组织课堂学生活动时,积极创设语言情景,但这还不够。教师还要突出其文化氛围,要注意其中文化背景内容,要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即将课堂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之中。着眼于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在跨文化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渐地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不断增加这方面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跨文化意识。让他们应用汉语时要懂得要遵守汉语语言规则和汉文化的交际规则,应用英语时能遵守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进而能逐渐地实现两种规则的在一定成面上的得体转化。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需要几秒中,而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却要付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英语习语说得好“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但是只要我们在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路永保热情,上不断探索,相信成功离我们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 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 Ron 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

3. Niu Qiang & Martin Wolff. English or Chinglish{C}. Foreign Language Teahing,2002.

4.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8

5.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 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英语教学研究,2005

7. 张伊娜,《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及内涵》{J},外语教学,2005

8. 欧阳雪青,《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和强化措施》{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