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行经营转型问题研究(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4
/ 2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行加快经营转型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实施发展转型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行一项脱胎换骨的变革,是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谋求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欠发达地区农村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将转型目标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理念,并在业务结构、经营机制、业务流程和内控体系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行的综合竞争力。
    (一)明确农村行经营转型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欠发达地区农村行经营转型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有效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和收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以县域市场为基础、以经济活跃城市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定位。改变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为主的业务经营方式,大力调整收入结构、客户结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在推进农村行经营转型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一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牢牢把握发展主题,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升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研究农村行业务发展规律,全面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长远规划发展转型的奋斗目标,立足本行实际,统筹兼顾,坚定目标,分步实施,保障经营转型的协调推进。三是防范风险、持续发展的原则。要理性地对待市场,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同时要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坚决反对各种不顾风险、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四是调整结构、多元发展的原则。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适时、有效地调整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探索存贷业务和增值服务并重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降低资金依赖型业务的比重。五是市场导向、择优扶持的原则。结合区域行业、产业的特点,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成长型、潜在的优良客户重点开发营销。六是城乡互促、区域融合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城市行的产品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以城市行带动、促进农村行的发展;又要强化农村行的基础地位和互补作用,为城乡联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业务结构转型
  欠发达地区农村行必须依托当地资源,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推进业务经营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效益型、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业务经营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相协调。一是要突出负债业务重要地位,实现由单纯追求总量向追求总量与效益并重转变。坚持“大负债、大市场、大营销”的负债经营策略,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目标,以提高点均、人均产量和网点集约化经营水平为方向,降低负债成本,实现总量与效益同时提高。二是要突出资产业务的主导地位,实现由注重投放扩张向控制风险、有效营销转变。积极开办适合县域客户需求特点的贷款品种,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银政、银企合作方式,改善县域客户的融资条件。加大县域各类优质中小企业的信贷介入力度,积极拓展生产经营和个人消费贷款。针对基层网点部分信贷人员“惧贷”等现象,建立权责利对称的信贷营销激励约束机制。同时,通过广泛开辟票源,增强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创利能力。三是突出中间业务的特殊地位,实现由功能型向效益型转变。要逐步把已经成熟的城市金融产品推广到县域市场,设立县域金融超市,引入保险和证券业务,提升县域市场的金融服务水平。努力增加外汇业务、网上银行、现金管理、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理财等高端业务品种。有重点地培养高端小企业客户群体,条件成熟时优选一批客户到境外上市,打造高端业务品牌,完善服务链条。四是加大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力度,实现由“背包袱”向“挖资源”转变。不良贷款占比高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行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要将存量不良资产作为一种资源来经营,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清收盘活机制,尽快降低不良贷款占比。
  
  (三)加快经营机制转型
  健全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考评机制,完善信贷资源、财务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分配办法,建立机构、人事和分配机制改革长效机制,激发农村行的经营活力。首先要整合内设机构,提高管理效率。从防范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市县两级行内设机构进行整合,精简管理岗位和人员,减少管理层级,实现内外部机构设置和业务运行的最佳组合。业务量较小的县支行宜撤销机关科室,将原部门责任转化为岗位责任,对县支行的信贷审查、信息技术等支持部门进行垂直化管理,把基本核算单位职能移至二级分行。其次要凸现经营职能,加强整体联动营销。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县支行可将前台机构纳入各自的营业部,市分行前台部门全面负责市本级客户的拓展,直接面对客户,扩大服务客户的半径。理顺客户部门的经营管理职能,严格按照绩效挂钩考核办法,将工作任务量化考核到部室和个人。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一批精品网点,提高网点竞争能力。


  
  (四)加快业务流程转型
  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全行业务经营的简捷高效的业务流程。一是要调整信贷营销方式。通过制定切合当地经济特点的贷款品种及分类授权等配套措施,引导各经营行按照产业政策和风险控制要求,明确营销方向,调整信贷投向。二是要调整授权授信管理制度。要视各经营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确定其合理的授权授信额度,针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具有贷款需求急、额度小、周转快、回报高等特点,可适当调整基层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及个贷业务审批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审批速度和办贷效率。三是要调整信贷准入标准。按照“不论大中小,只要效益好”的原则,以能否按期还本付息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标准,为各经营行提供较为广阔的信贷营销空间。四是要调整信用评级制度。尽快改进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和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积极探索适应其资金运行的信贷管理办法,为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造条件。
  
  (五)加快内控体系转型
  一是狠抓基本制度落实,有效遏制操作风险。要加强制度教育,加强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增强一线操作人员的自律意识和防范能力,让职业理念、操守意识和各项制度规范真正入心入脑,增强全员制度意识和合规意识,着力构筑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二是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信贷风险。要严格信贷准入管理,严禁准入标准本地化,严禁降低客户准入条件,确保信贷资源有效配置。要全面强化贷后管理,严格执行贷后管理制度规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信贷风险监控网络,切实控制信贷风险。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责,全力控制监管风险。要加强业务流程管理,抓好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的控制和防范,有针对性地做好薄弱环节的监管工作。四是全面开展文化建设。要建立案件防范机制,加大对违规违纪案件的预防和查处力度,对违规违纪行为坚决从严查处。要坚持标本兼治,扎实开展对基层内控巡查、对员工思想行为排查、对执行制度检查等“三查”工作,完善岗位联保责任制度,形成横向约束、相互监督的防范格局。要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推进安全工作集约化管理,做好反洗钱工作,坚决控制各类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