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利弊分析(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8
/ 2
 可以看到,国外银行积极要求与我国商业银行合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业的日益成熟,这些对国际金融资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国际资本就试图通过参股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获得利润回报,特别是那些经营效益突出,发展前景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这一点从那些已经接受外资参股或正准备接受外资参股的中小银行就可以看出。但是外资银行积极要求与国内商业银行合作,并非只是为了获得那些对它们来说并不十分丰厚的收益,它们最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扩大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占有率,以便为最终实现控制我国的金融业铺平道路。我国的国内商业银行虽然与国外银行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在我国的政策保护之下,人民币业务的市场份额和营业网点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国外银行。因此,外资银行选择参股国内商业银行,第一步是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来熟悉中国市场,以便为下一步大规模侵入中国金融市场做好准备。第二步是希望利用国内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便于操纵的特点,借助自身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选择适当的时机实现大规模入侵中国金融市场的目的。
  所以,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时,金融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的。金融的安全代表了国家的稳定,也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的稳定。只有金融安全了,国家才能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也只有金融安全了,国家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因此金融的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极度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金融还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因为金融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并通过配置资源引导各种生产要素,重新塑造经济乃至社会格局。在当今世界,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谁就会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与它强大的金融业密切相关,而欧盟也同样如此,所以我国也必须尽力发展我国的金融业并保证其安全,争取成为世界强国。
  另外,还有双方的理念文化磨合的问题存在。外资银行作为主要的战略投资者,会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派出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这样的话自然会和国内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两种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冲突,不管怎样都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磨合期。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磨合期,需要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一般来说因为是引入外资的先进的管理理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或许会作出一定的让步,但是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同时,放弃了自身值得保留的优秀传统,甚至失去了继续创新的动力和压力,长此下去,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将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5商业银行改革建议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为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能够更好进行;另一方面,随着最后开放期限的临近,改革的任务也日益紧迫。因此,国内银行业应当将改革与开放齐头并进,在彻底实现开放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尽量避免改革滞后于开放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改革的重点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让真正的银行家来管理银行。要建立良好的金融企业,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要选出一个真正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金融管理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靠政府任命一些不太懂得现代化金融管理的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整个国家将会支付巨大的学费和代价。然而又不能把控制权交给外方,那样的话就会丧失金融改革的主动权,使我国的金融业面临被外资控制的风险,故应选出一个真正懂银行经营的人来管理银行。
  (2)明确市场定位,确立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长久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履行帮助国有企业发展等政策性义务,常常低利率、无抵押就将贷款贷与国有企业,而形成的呆账和坏账由政府为其埋单,这样就严重阻碍了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国有银行改革后,应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当然,这一过程需要国家的积极支持,尽快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建立健全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金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金融是现代经济命脉的核心,金融安全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金融业的改革要比其他行业的改革更加谨慎。为保证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运行,应加强外资银行监管,要严格筛选外资银行的国别和数量,防止经营状况不良或经营风险过大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
6结语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地走上了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的正轨,在进一步市场化和进一步开放的改革进程中,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不同的经济主体对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境外引资,应该按照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自身的经济基础,借鉴学习适合我国国情状况的模式与体制,逐渐完善银行改革的步骤。同时政府的调节既不能无为而治,也不能捉襟见肘,而要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超越微观经济行为,做出必要的、适当的调控和引导。归根结底,就是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既要借鉴别人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又要保证金融安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王鹏飞,曹廷求.外资银行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9)
2欧永生.洋股东参股中国银行业的冷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6(1)
3雷邦.全面开放,准备好了吗[J].金融经济,2006(1)
4王小妹.外资赶赴中国银行改革盛宴[J].中国外资,2006(1)
5秦璐.海外上市,征途未必开满鲜花[J].金融经济,2005(8)
6叶欣,冯宗宪.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4(1)
7丛亚平.警惕外资对中国金融资产的廉价购买——中国金融版图告急[J].董事会,2005(11)
8孙亦军,贾玉革.对外开放进程中银行业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借鉴[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