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管理对策研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2
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日趋显著。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已进入最后期限,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
一、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可能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的风险。其主要是因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及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风险可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三类。汇率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汇敝口风险。外汇敝口风险是交易风险的主要形式。银行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币种头寸不匹配,外汇资金来源与外汇资金运用期限不匹配均会导致汇率风险。外汇敝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和期限的错配,在某一时期内,银行某一币种的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差额就形成了外汇敝口。在存在外汇敝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我国企业的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与快速增长的外汇资金需求相比,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增加,近几年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刺激下,企业的外汇贷款也有持续增长态势。同时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外币意愿的降低,抑制了外汇存款的增长,致使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比呈现不断升高趋势,甚至超过了人民银行制定的外汇存贷比不得高于85%的警戒线。商业银行在低成本的外汇存款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迫转向筹资成本较高的金融市场寻求额外的资金来源以满足贷款不断增长的需求,势必造成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上的失衡,从而在汇率波动时带来较大的外汇风险。
随着外汇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获取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盈利机会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汇率风险。以银行结售汇业务为例。目前我国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自然会随之增加。如2006年4月新推出的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就具有相当的汇率风险。虽然在《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远期结汇等业务对冲和管理代客境外理财产生的汇率风险”,但在市场对远期人民币普遍看涨的现实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收益率以吸引客户与银行规避自身的汇率风险之间显然存在较大的矛盾。
第二,客户外汇风险。客户外汇风险是经济风险的主要形式。汇率变动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敝口头寸,也会通过影响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外向型企业的整体利益,本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剧。而内向型企业则在本外币利差较大的情况下,倾向于以银行的外汇贷款替代本币融资,从而造成较大的货币错配风险。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大量举借外币债务,汇率急剧下跌引发的外汇风险和损失直接转变成了与负债企业有信贷关系的银行信用风险和损失。
第三,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某些外汇项目全额变动的风险,其产生是因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外币折算为本国货币计算,而不同时期使用的汇率不一致,出现汇兑损益。如银行为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将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这样就面临汇率换算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财务报告结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折算风险的一种重要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外汇资本金面临的汇率风险。我国通过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及在境外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均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这些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波动,当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时就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开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汇率体制市场化的深化,汇率波动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银行表内外业务的汇率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配套改革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增加了银行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既面临巨大挑战,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
首先,挑战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改革打破了以往汇率长期钉住美元的局面,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增强,在波动幅度、频率上均有增加。改革前,美元对人民币日加权平均价一直维持在1:8.2765的水平,汇改以来至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7.9732元,最低为8.1128元,上下幅度为1396个基点①。在汇率波动幅度扩大、频率加快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均会加剧,而与风险呈显性化、日常化趋势相对的却是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能力较为低下的状况。受长期汇率管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忽视外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象,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及控制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风险定价能力,更谈不上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的激增和管理能力的落后共同形成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其次,机遇。(1)汇率体制改革为商业银行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内在动力。人民币汇率改革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银行可以通过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外汇衍生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汇率风险的套期保值服务,也可作为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赚取汇差价收益,还可通过提供更多的本外币联动投资和本外币联动理财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改善经营收入结构,因而可以提高银行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并在外汇避险、理财产品创新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外汇业务市场竞争力。(2)一系列完善和发展外汇市场改革的相关措施为商业银行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手段和工具。为配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实施,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完善和发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配套措施,包括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扩大外汇市场成员,丰富市场结构;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和人民币利率互换,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产品,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健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机制等。2006年在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的推动下,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推出,为商业银行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