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所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3

论文关键词:会所建筑;功能;尺度;环境景观
  论文摘要:本文涉及会所的由来,讨论到会所的环境设计,并通过对当前会所设计中常出现问题的探讨,认为会所设计应该具备适宜的功能、尺度、环境等因素,为业主创造良好的居住空间及环境感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随着住宅开发建设和设计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使会所建筑这一独特的建筑类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得以大度提高,住宅设计可能因为出色的会所设计而面貌一新,因此从房地产开发及购房者的角度来看,会所建筑在整个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会所原来是一个舶来品,意思是身份不凡人士聚会的场所。演变至今,会所已成为物业项目的配套设施之一,买房人在考察楼盘时,从关心项目的价格、位置、交通、户型等,进而开始注重社区的公共设施,会所也成为项目吸引买房人目光的必备武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健身休闲已成为时尚。在这种大环境下,会所已成为众人所关注的热点。
  
  1 会所的类型  
  从使用范围上看,会所可分为公共会所和社区会所。
  公共会所的使用者不做任何限定,面向所有人开放,但绝大部分采用会员制的形式存在。
  社区会所大多只面向社区业主,也有采用会员制的,其中部分社区会所为确保经营持久,也对外服务。
  公共会所又分为商业类会所和度假类会所。商业类会所是以商业为主的俱乐部会所,他们多为会员制并且收费较高,且多为国际集团式管理。现在北京几家著名的俱乐部有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等。度假型会员俱乐部多以休闲、娱乐为主,会所像酒店一样,比较典型的有龙苑别墅、紫玉山庄、快乐无穷大。
  会所中最大量的是住区会所,所谓住区会所是指在居住区为居民服务的会所,有些住区会所也在一定条件下对外开放。社区会所大多以主题形式存在,可分为生活型、健康休闲型、文化型。如北京宝星园社区内的阳光双会所、今典花园的今典潜水俱乐部、通用国际的SPA会所等。
  
  2 会所环境
  住宅会所大致分为别墅区会所、多层居住区会所及高层居住区会所三种。别墅区占地宽广,容积率很低,而会所面积占总开发面积比例相对较高,一般是高级会所。在以低层、多层住宅为主的小区内,会所一般自成一区,除满足本区使用外,还可对外开放。城市中心高层居住区会所用地则相对狭小,有的甚至与住宅的裙楼相结合或设于楼层中。无论用地大小,皆可创造出精湛的空间效果和舒适宜人的周边环境。
  会所与环境它们有着独特的建筑个性与空间序列特征,建筑师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传统、居民的行为活动特点,以人为本,创造高质量的景观环境。
  例如香港阳明山庄,位于香港岛大潭郊野公园内,可远眺公园和大潭水塘的水景,景色秀丽,为高级住宅区,小区与市中心铜锣湾、跑马地等地交通便利,使其成为著名的明星楼盘。其含蓄的建筑风格、会所(社区中心)与中庭的良好结合,更使其成为山地建筑环境设计的典范。建筑师注意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中多层面的屋顶平台、挑台和立体交通系统,构成了一个高低错落、富有层次、人车完全分流的立体环境。垂直向上的二、三层与裙楼结合,加上错落的露台和花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并成为小区会所和社区活动的中心(它覆盖了3/4的中庭面积)。屋面覆土绿化层层叠叠,利用高差明确地划分出运动区(户外泳池和网球场)、观景区(中式园林)和休闲区(露天茶座),并以绿化加以遮蔽和统一。特别是建筑师注意强调第五立面的设计,会所建筑完全被覆盖在花园下,只在入口处做了强调处理。天井和平台楼梯与会所和停车场相通,并为之引入阳光和绿化,从户内望出去不是郊野风光便是这中庭的参天古树、潺潺流水。这优雅别致的立体花园不仅是小区住客相互交流的场所,更是社区文化的载体和凝聚住户归属感的源泉。3 会所设计目前的问题
  3.1 不适当的会所功能定位
  目前会所是开发商的销售卖点,因而就无法避免豪华化。但是,会所首先不应该成为目的,而应成为配套服务的结果。随着客户业主逐渐成熟与冷静,会所定位的准确性尤显重要,是否同客户群的需求相匹配才是成功的关键。会所建筑面积常常与社区规模不匹配,太大或太小;其中大者有国外罕见的上万平方米的超大型会所,功能繁杂远远超出了会所应有的规模;小者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会所应起到的作用。
  3.2 不适当的会所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是一个有序的知觉整体,反映建筑内在的逻辑、力量、构成、美的感受和特性会所建筑因其功能和空间构成的独特性,在建筑形象上与其它类型的休闲娱乐建筑有所不同:在立面上更注重轮廓的优美和立面线条的流畅:平面和体型简洁,体块的穿插、变化、组合较少而更注重建筑细部的处理:体量上以稳重大方、端庄为主而不失轻灵、活泼:内涵上更注重文脉的延续性和会所自身传统的继承性:性格上大致表现为内敛而不保守,朴素而不失典雅。


  会所建筑应具有可识别性,会所的可识别性是表现会所特征的重要方面,会所建筑往往由于其鲜明的特征而表现出其特有的形式美。会所建筑由于其亚文化属性,在艺术性上表现得更鲜明而有特点,与一般建筑相比,在提供给人们精神栖居方面更为优越,它使会员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现在很多会所设计缺乏个性,“百城一面,百楼一面”是建筑设计暴露的最大问题。如何在居住区之间形成区别,做出有特色的社区环境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会所设计恰恰是居住区设计的点睛之笔,通过形象各异的会所变化创造出各异的居住环境,从而让使用者对不同的居住环境有所区分。形象设计一直是会所设计的难点。作为公建项目,既要协调周边环境,又要在群体中脱颖而出形成社区的标志性建筑从而具有极强的识别作用。如今的会所设计形式千篇一律,不是华丽的欧式风格,就是玻璃幕墙、镂空杆件加白色张拉膜的简洁手法,难以给人强烈的印象。
  3.3 不适当的会所尺度环境
  会所的室外环境,常常是大面积的绿地、多姿多彩的水景及风格不同的小品,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都十分下功夫。但不足的是,设施的形式大于其功能,视觉效果大干使用效果;可供居民多种户外活动空间的数量少,面积小,使用的舒适程度也不够。如某些会所场地本身存在着空间的质量问题:场地狭小,通风换气条件差、设备不合理等: 更有甚者将咖啡厅、阅览空间和桌球室混在一个未做良好隔离的大空间中,气氛嘈杂,打球、休息、交流与阅读互相影响,使用情况极其恶劣。由此可见,住区会所设计在质量上的推敲是十分重要的。诸如此类的“细小”问题往往缺乏设计者的重视。而在现代城市越来越有限的空间里,这些环境和细部设计往往是最贴近人的,任何一点方便,任何一丝视觉上的愉悦,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4 会所设计的改进和完善
  住区会所在设计时应满足以下的原则和要求: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合理、高效组织交通,各个人流、物流分开,互不干扰且又便捷:必要的室外场地:场地设计要因地制宜、集中紧凑、节约用地:充分考虑基地客观自然条件及人文景观,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环境共生存。
  4.1 功能设施的完善
  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会所建筑空间功能复杂多元,社区街道上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存。功能的复杂性意味着它们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彼此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体现了空间的广泛适应性,最大限度地将人的行为活动融合其中,具有浓郁的人情味。设计者要考虑到住区居民的不同群体,尤其是不同年龄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等对会所功能的需求,特别是在居住区规模较大、会所服务的居民群体层次复杂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对不同群体需求的分析。例如,我国目前的部分城市已经步入老龄化城市,众多老人的安置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在会所的功能设置中如果只安排适合中青年人的活动科目,只注意到时尚消费的需求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会所也不能够成为整个居住社区的中心。老人与儿童是交通上的弱势群体,对住区的依赖性强,所以住区会所更应该有他们的一方乐土。
  会所的功能设置在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行为需要上除了要在设置的科目上下功夫以外,还要重视对科目配套设计的重要性:如地板的舒适度、台阶的高度、有无轮椅坡道、有无儿童扶手等等。因此,老人的茶室、儿童的游戏室和青年人的健身室,其区别不仅仅在于相同空间中的器材与设备要求上的不同,摆设上的不同,还有与之配套的各种细部要求的不同,甚至可能应该是完全不同的空间环境。
  设计者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的使用者,甚至是陪同者、观看者的行为需求。如会所的儿童游戏室,如果设计者没有注意到连带活动的关系,在儿童活动场地的周围没有设置成年人休息的座椅,使得家长们只能围在器械周围站立,互相之间也没有良好的交流氛围,情形非常尴尬。设计者可以将茶室或咖啡室与游戏室毗邻,或在儿童游戏室内设计一个高几步的吧台空间,这样大人就可以放心地看着小孩玩耍,又舒适地享受自己的乐趣:品茗、聊天、看报、下棋。这种和谐的氛围就需要设计者在“人性化”的理念下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精心的设计。
  4.2 建筑性格及外部空间
  住区会所的设计应服从于社区的可居住性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处理好建筑物整体的比例关系,各体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部件的尺度问题,尽量与人贴近,创造出亲切感和归属感。此外,住区会所是小区居民社交活动的中心场所,应该具备显著而独特的艺术风格,突出小区外观整体的可识别性,在体量与尺度上也应保持与整个小区整体的统一。在视觉艺术中,直接影响效果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性、色、质。住区会所造型设计中,色彩可以说是运用最灵活、受限制最少、效果最显著的要素,在设计中应注意几点:会所代表着小区的形象、精神,是小区的地标,往往置于小区的重要地位,因此色彩的运用应鲜明;反映地方特色并与小区整体的色调相呼应:色彩的处理应反映出居住小区的特点,体现出温宛和谐的生活休闲气氛:利用色彩加强会所建筑的表现力。质感表现的处理除了要考虑材料天然情感,还要注意表现人工处理以及材料组合可能引起的感情效应,最常见的有两种:即调和组合与对比组合。前者自然真诚,含蓄而刺激;后者则具强烈效果。建筑艺术的表现力主要还是通过空间、形体的巧妙组合、整体与局部之间良好的比例关系、色彩与质感的妥善处理等来获得,而不应祈求于繁琐的矫揉造作的装饰,但适当的装饰与符号的运用可以加强建筑物的表现力,装饰的运用一般只限于某些重点部位,并且力求和建筑物的功能与结构巧妙地结合,同时也需深入地考虑一些细部设计,以使造型处理有一定的深度感。


  4.3 与环境共生的设计理念
  人这个主体与建筑及周围环境这个客体有机结合,加入生态美学的观点,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和有机整体来研究,既不是脱离自然与环境去研究孤立的人,也不是脱离人去研究纯客观的自然与环境。只有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才能真正达到健康、自然、和谐的人居观。
  会所文化成份所占的比例应得到重视,在兼顾效益的同时,会所应以文化为主,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与生活品位。绿色健康的文化主题更有助于使业主摆脱世俗的喧嚣,回归自然的心灵境界。整个居住区所要表达的精神在会所所涉及的方面有层次地表达出来。如中国园林“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境界,通过风景开合,空间对比,引导暗示,藏与露,渗透与层次的交叠等手法来表达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精神。这是在确立会所建筑设计思想时要大加借鉴的宝贵遗产。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意境可以大大提升会所建筑的空间意境,而使用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不仅使居者真正在自然中得到精神颐养,而且感到时代气息。使整个居住区环境质量提高层次。除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外,还可以赋予社区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例如上海奥林匹克小区是一个以运动为主题的小区,提出”运动就在家门口”,在运动中享受健康生活的理念。这就是房地产与体育结合的产物。使社区精神在尊重自然、健康人生的文脉理念下得以延续。
  
  5 结束语
  “建筑环境的整体艺术成为新的追求,是宜用城市的观念看建筑,要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全局的协调,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动的建筑发展中追求相对的整体的协调美和秩序的真谛”——《北京宪章》
  吴良镛先生在《广义建筑学》中论道,“在会所建筑设计中追求统一中的变化是设计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设计中要首先从城市整体出发,以肌理特征为切入点,认真考虑城市与居住区,居住区与建筑单体之间,并要妥善处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业主与开发商,及主管部门的关系。同时现代化的生活带来了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必然使承担生活物质需求的会所建筑在其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在这些多元化的表征中,因时因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取舍,使多元化设计最终达到健康人居的根本目的”。
  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是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居住区的会所设计更是如此,设计者需要体现出会所建筑特有的文化品位,使我们的居住品质不断改变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