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方式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1
四、大力推进银行电子化,不断创新服务
  
  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方式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就是必须加快推进电子化及其各类分销渠道建设的步伐,离开了电子化技术的支撑,转变服务方式就根本无法实现。从现实和长远的角度上讲,它是对包括银行、客户等多方在内的社会资源的最大节约。一般来说,电子交易成本及其收费大大低于正常的人工服务,国内外银行大都如此。以美国银行为例,据核算以人工方式开出1张支票约需1美元,而采用网上银行付款仅约为1美分,两者相差竟达100倍,就时效性而言后者还明显优于前者。又如:交行太平洋卡“全国通”业务,使用网上银行或atm机卡卡转账,其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同档次的柜面汇款。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势头迅猛,服务方式和业务品种呈现多元化并不断升级,从跨区域服务,同城服务,社区服务到银企相联,点对点、桌对桌式的服务,从同城通存通取到异地通存通取,最大化的方便客户。试想越来越多的客户少跑银行,甚至很长时间不用跑银行,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时间和等待时间,同时还减少了人流、车流,减少了由此带来的汽车尾气污染及交通拥挤,直接节省了油耗、车损、路途时间等等,其社会效益之大简直难以计算。为此,各商业银行一是要继续采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推进和完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及其网络服务系统,将电子化、信息化的成果转化为银行服务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客户。二是要加强与各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如网上购物、网上报税、电子机票等,满足日新月异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三是在新业务、新产品的研发思路,尤其是产品的设计理念上要着力体现“新(颖)、优(越)、快(捷)、通(行)、实(用)、节(省)”等优势和特点。在业务功能和使用操作方面要力求做到智能化、多样化、人性化、便利化,尽量化繁为简,安全可靠,易懂好用,以便吸引客户接受和使用,不断提高和扩大银行电子化服务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客户接受和受益,从而成为最大的使用者、支持者和直接推动力。四是要不断提高银行电子渠道交易的替代率,逐步降低人工操作在银行业务量中的占比,这实际上也就是直接降低银行的人工成本、营运成本,以及客户的交易成本等。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一般来讲人们对新生事物的了解、认知、接受总有一个过程,从另一方面讲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到完善也有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为此,一是各家银行应采取多种灵活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向人们广泛传播现代金融知识和服务理念,积极培育市场,激发市场需求,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各类产品的功能、优势、特点,包括其便利性及其所产生的节约效应等,不断提高人们对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积极引导客户选择,努力赢得客户的认同和支持。二是要切实加强电子化服务的科学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效防范各项业务系统的运行风险和操作风险,努力避免客户损失,消除人们的种种顾虑。通过加强系统和设备运行的风险管理,并向客户做好操作风险防范的宣传提示,让广大客户不仅感受到使用银行新产品非常便利,而且用得开心,用得放心。三是各行对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广应辅之以必要的激励措施,在定价收费上不仅要合理、优惠,而且对客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刺激需求,促使更多的客户乐于接受和使用,从而随着业务量的扩大而获取规模效益,最终实现包括客户、银行在内的各方受益。如各家银行近年来对银行卡的推广力度大,新招多,效果好。四是各行在加快转变服务方式的进程中,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强同业合作与交流,共进共赢。各行在业务竞争中应始终坚持平等、合规、有序的原则,防止一哄而起,盲目无序的恶性竞争,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提高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方式既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重要任务。各行转变服务方式必须注重实效,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虚拟化,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应充分体现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精神和要求。为保障转变服务方式的有效落实,各行还必须转变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监控体系等,使之不断推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