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意愿实证研究(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28
/ 2
20089302034362577802.jpg20089302034367177803.jpg
  二大股东相对持股比例(Z)。
  
  3.重要性程度排序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按其所含信息量排序分别是每股净资产 AOE、上年度是否发放现金股利(D1)、净资产收益率(ROE)、股本规模(SIZE)、第一二大股东相对持股比例(Z),五个因素与现金股利分配意愿都成正比例变动关系,即每个指标越大,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意愿越强。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200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763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意愿的Logistic回归和因子分析双步骤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上市公司盈利状况主导着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意愿。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意愿有重要的影响,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这说明公司业绩是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愿意发放现金股利的重要决策依据,现金股利是用来向市场传递经营状况良好的重要手段之一,即现金股利的信息传递效应。
  2.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具有平滑性。Lintner(1956)研究表明,美国公司通常设定一个长期的股利分配率目标。只有当公司的现金不足且未来投资收益不佳的情况才会降低股利分配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上年度是否发放现金股利指标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意愿有重要影响,排在第二位。这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意愿也具有平滑性。
  3.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侵犯中小股东利益,转移现金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股本规模和第一二大股东相对持股比例即股权集中度影响现金股利分配意愿。这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股利政策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存在通过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当公司内部股权高度集中(即第一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大时),会出现中小股东控制力不足,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此外,不同规模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也不同。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而规模小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股票股利。
  4.股权属性对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并没有影响。理论上,拥有大量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因为对他们而言股票股利只是一个符号,只有现金股利才是真正的回报,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偏好现金股利。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以及流通股比例并不影响现金股利分配意愿,我国特殊的股权分裂状况没有实质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即股权流动性并不是是否发放现金股利的决定性因素。造成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分配意愿不相关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非流通股相当一部分是国有股,由于国家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多层代理关系导致道德风险增加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大,许多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所有者代表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要么不分配现金股利,要么迎合流通股股东的投机要求分配股票股利。
  5.负债水平并不影响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没有数据说明上市公司债务水平会影响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并没有考虑现有的负债情况。这也表明我国银行等债权机构并没有对公司资金形成实质监督,上市公司发放股利没有过多考虑现有的偿债能力。从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上文提及的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高额派现同时大额融资的非理性现象。
  
  参考文献:
  [1] Miller M, Modigliani F. 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valuation of shares[J]. Journal of Business,1961,34,(2).
  [2] Black, Fisher. The dividend puzzle[J].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976,3,(2).
  [3] Brealey A, Myers S.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M]. McGraw-Hill Inc1986.
  [4]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John Lintner. Distribution of Incomes of Corporations among Dividends Retained Earnings and Tax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ume 45, Issue 2, 1956,(5).
  [6] Jensen, Meckling W, Michael C.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10),3.

  [7] Easterbrook H. Two agency-cost explanations of dividend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4,74,(9).
  [8] 王信.从代理理论看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J].金融研究,2002,23,(9).
  [9] 赖建清,李常青.中国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内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5).
  [10] 陈信元,陈冬华,时旭.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