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个代表”,抓好“三个环节”,借助“三会两湖”,努力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群众体育工作的新局面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05
/ 2
 一、贯彻“三个代表”,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小康体育”
  (一)贯彻“三个代表”是体育工作的灵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我们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伟大纲领,是衡量各项事业发展和一切工作好坏、成败的根本标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体育工作,充分认识和发挥体育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体育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人的素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素质中,健康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载体,因此,人的健康素质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提高包括健康素质在内的国民整体素质。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现代化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好群众体育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劳动者,在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这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对体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丰富、健康的体育活动,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繁荣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健康素质,是体育事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体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育属大文化的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龙舟、武术等之所以在群众中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是因为它们有着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底蕴。喜闻乐见、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人的体魄,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创造文明进步、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在培养人的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承担风险的能力和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倡导公平、合作、诚信、开放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多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必将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斗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无数事例充分证明,哪里的体育工作搞得好,那里的社会风气就正,社会就安定,人民就安居乐业。反之亦然。“法轮功”利用人们渴望强身、健体的善良愿望,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其影响和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而且要有繁荣的文化,不仅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要保障人民不断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体育工作应以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无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建设先进文化,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是检验我们执政水平和执政绩效的标准。我们只有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切实地履行好体育的职责,切实地承担起对人民体质和健康负责的历史责任。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殷实富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将会更加强烈和迫切。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就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与农村以及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权利和体育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最大的体育实惠。
  (二)建设“小康体育”,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
  体育工作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一切为了人民。
  体育的“体”字,恰好是“人”与“本”的结合体,意味着体育工作要“以人为本”,形象地说明了身体是人的本钱。“以人为本”就是区别于以物为本、以钱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不仅给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体育关系着人民身心健康,事关民族兴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办人民群众之所需,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要亲民、便民、利民;就是要把人民满意、高兴作为工作的准则。“十五”计划纲要,就突出了“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发展的核心,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强调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把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列,把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并列,共同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使群众体育从一般性、辅助性的软任务,提升为社会发展的硬指标,使体育工作由体育部门为主的工作,提升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工作,使包含体育产业在内的健康产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从而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拓展了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文件中抓好“三个环节”的要求,是我们建设“小康体育”必须牢牢把握的。例如,群众十分喜爱爬山,我们就可以在山路的沿途做些“以人为本”的文章,如每隔一段山路,设几站健身器材,丰富健身者爬山的内容;也可搞些科学爬山方法和生理卫生常识的宣传牌,还可以搞些健身格言等等。总之,一切要“以人为本”,为健身者提供最优良的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通过亲民服务,让群众能够参与进来;通过便民服务,让群众能够坚持下来;通过利民服务,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