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的艺术美研究(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20
/ 2
  三、儿童诗的想象美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再如舒兰的儿童诗《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儿童诗的形象美
  
  高尔基说:“在诗篇中,在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 ③儿童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产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乞丐,胸前的牌子上写着四个大字“自幼失明”。一天,他向一位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别的东西。于是,他在乞丐牌子的背面写上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此后,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慷慨施舍。难道这句话是一句魔语吗?当然不是。“自幼失明”,抽象、概括;而“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则是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乞丐无尽的痛苦,也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诗歌的形象美,是指能够用语言把人、事和情景等具体地、生动地、浮雕似地表现出来的审美特质。诗人往往用这样的语言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借此表达思想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
  郑春华的儿童诗《圆圆和圈圈》:“有个圆圆/爱画圈圈/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晚上圆圆睡了/圈圈很想圆圆/悄悄地、慢慢地/滚进圆圆梦里面——/一会儿变摇鼓/逗着圆圆玩/一会儿变气球/围着圆圆转/圆圆睡醒了/圈圈眨眨眼/变成大苹果/躲在枕头边。”
  这首小诗,形象优美,想象丰富而奇妙,不仅表现了孩子丰富的生活,也展示了孩子美妙的内心世界。作者把画在纸上的一般概念圈圈,和名叫圆圆的小男孩交上了朋友——看,圆圆在睡梦中还想念着圈圈呢!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更巧妙地安排了一对好朋友在梦中做游戏的情景:圈圈变成摇鼓和气球,逗着、围着圆圆做着快乐游戏。其中的比喻和联想,也是很巧妙、自然的。这首诗以儿童心理为出发点,创造出了奇幻而美丽的意境。诗人借助圆圆和圈圈的形象,一方面帮助孩子认识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不同的圆形事物;另一方面更唤起儿童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五、儿童诗的语言美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从儿童的生活中提炼出儿童诗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源于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精炼生活,集中表达抒情中心,对于生活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正如马雅可夫斯基所说:“为了一个词,要用掉千百吨的语言矿石。”
  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组诗《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金波的儿童诗《林中》:“小鸟飞上树梢/吱吱喳喳地叫/它说,是它的歌/唤醒了绿的嫩芽/红的花苞/小树不停地摇/它说,是它/绿的嫩芽/红的花苞/引来了小鸟/你听,树林里/整个春天夏天/就这样热闹!”
  孩子是好动的,喜欢热闹的,这里小鸟的“叫”,小树的“摇”,一个“唤醒”,一个“引来”,一串动词,将大森林里声、色融进有趣的争执中,给孩子带来会心的微笑。更值得提出的是,这些动词被赋予在拟人化了的小鸟、小树身上,就更富有感染力。热闹的森林,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也仿佛加入了争论。

  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前苏联诗人马尔夏克说:“孩子们是爱诗的,七岁以前,他喜欢带韵脚的诗;七至十一岁,爱有情节的故事诗;十一至十五岁喜欢描写英雄人物及抒情味的诗……”从马尔夏克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对于诗歌的情有独钟和对诗歌艺术美的独特鉴赏方式。
  
  注释:
  ①金波. 能歌善舞的文字——金波儿童诗评论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第1页.
  ②郑光中.幼儿文学教程[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第137页.
  ③高尔基.文学书简(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第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