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与创新人格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4
/ 2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作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而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人格的人。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处在大教育背景之中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由此看来,培养创新人格是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创新人格 素质教育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的意义
  
  1.培养创新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处于核心地位,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集中体现为创新人格教育。在现代社会,创新人格意味着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长期,可塑性强,是培养心理素质、塑造创新人格的黄金时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培养创新人格是音乐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传统音乐教学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感受;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重教学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等。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音乐教学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注重音乐教学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其中忽视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最为突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培养创新人格是音乐教学的功能
  音乐教学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中小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升华,创新人格得以塑造。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教学中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
  这里需要指出,我们说培养创新人格是音乐教学的功能,但不能把音乐教学德育化。因为我们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已经犯了音乐教学德育化的错误,一些音乐教师忽视音乐教学的特殊性,违背了音乐的审美规律,把情感、想象、创造等音乐审美核心因素变成了仅仅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的手段,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感受和审美价值的领悟因此变得次要了,而把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等方面,以至于音乐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历史课。我们说,改革后的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领悟,通过对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把握来理解音乐的思想内涵,从而培养创新人格;改革后的音乐教学重在以情动人,避免以理服人,少语言讲解,多音乐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人格。二、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的关键
  
  1.音乐艺术修养的积淀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基石
  我们都知道,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它通过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进行艺术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所谓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艺术感知、理解、想象、创造诸多能力所形成的稳定的审美心理特征,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的综合反映。一个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因为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功利对人的束缚,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可见,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艺术修养的积淀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2.音乐教师的创新人格是培养学生人格的榜样
  音乐教师的创新人格指的是音乐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对学生人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这也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没有教师人格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如一个情绪稳定的音乐教师会使他的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音乐教师的心境会影响教学的环境气氛,直接影响人格的塑造……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音乐艺术欣赏。这不仅因为加强音乐艺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而且是由于音乐欣赏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审美育人功能。首先,音乐欣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其次,音乐欣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再次,音乐欣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对1000多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心目中理想人格特征排列前十位是:平易近人、没有偏见、关心同学、态度认真、严格要求、颇具耐心、言行一致、朴素大方、开朗活泼、品德高尚。因此,起码可以看出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在人格上是健全的、高尚的。

  3.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格的主渠道
  由于音乐课堂教学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培养健康人格的主渠道是音乐课堂教学,创新人格培养要立足于音乐课堂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仍需要加强理论的指导、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从而帮助不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人格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求,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深入人格辅导内容,最佳方法是在教学目的中的人格教育的目标,使教学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
  4.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基地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练意志是必不可少的。历史和事实证明,学生在多次艺术节、合唱节、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会成功地塑造创新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阉立钦,创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