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三跳与“呤哦调”的形成(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1
1.上、下句是曲调旋律主体,是表现书目内容的叙述性主要调腔句,可以一上一下演唱,也可在连续唱几个上句后接一个下句,也有一个上句接几个下句,也可反复演唱。
2.接调帮腔部分可根据动作表演,过门间长短需要而延长,根据演员台上演唱变化,音乐接调帮唱腔节奏可以大幅伸延。
3.转句是转换调腔,用于主唱与接唱帮腔衍接,在唱段开始或者末尾,起着“起调”和“落调”的作用。以“啊格呤哦”作为衬字,节奏可延长。
例2:
“呤哦调”由于演唱风格及曲调上的差异,又有“呤哦北调”和“呤哦南调”之分(以剡溪为界),两派之间因活动范围不同,艺术上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在唱调上就分成“呤哦北调”及“呤哦南调”两大支脉。都以“呤哦”帮唱,有些剧目相同,表现形式也相同,所不同者,只曲调上有所差异。
“呤哦北调”基本沿用“三跳”曲调,继承“呤嗄调”的成分较多,因为他们大多在平原区及半山区活动,地理及生产环境直接影响到音乐风格。在旋律上比较平稳、抒情。帮腔上则增多了一些新的品种;表现感情上、气质上也比较稳健、朴实。说唱性强。“呤哦北调”为嵊县北部艺人演唱曲调,有“呤哦北调中板”、“呤哦北调慢板·哭调”、“呤哦北调中板·钱塘调”等唱腔。“呤哦北调中板”唱腔为上、下句,一板一眼(2/4拍),上句落“3”音,下句落“1”音, 结束时上下句均落“6”音,下句带帮腔。
例3:
“呤哦南调”沿用“三跳”曲调,受当地民间音乐及地理、生产环境影响,在感情气质上要比北调来得粗犷、健爽、高亢。因为南乡处于半山区及山区。它反映在曲调上,则是用音较高,帮腔稍短,字位较紧,句腔之间断音较多。因此,当地群众称为[喊风调],是嵊县南部艺人在“呤哦调”基础上的再创造。有“呤哦南调·高喊风调”、“呤哦南调·平喊风调”两种,唱腔结构有四句体,上下句体两种,都是一板一眼(2/4拍)。“呤哦南调·高喊风调”、四句唱腔落音分别为“5、2、3、1”,最后一句有帮腔。上下句唱腔上句均落音自由,如“3、5”等音,下句落“6”音。
“呤哦南调”继承“呤嗄调”的成分较少,保留“四工合调”的因素较多,受山乡牧歌的影响较深,曲调爽朗明快,歌唱性强。
谱例3:“呤哦北调”
谱例4:“呤哦南调”
例4:
“呤哦调”时期产生“呤哦北调”和“呤哦南调”,民间有“南腔北调”之说,在唱腔和音乐有“南俗北雅”之区别。两个内涵相应性的唱调,在曲调、板式、表现力都比以前丰富了。“呤哦调”初步具有戏曲音乐程式“起、平、落”结构,正是民间说唱音乐衍变、派生为戏剧的重要条件,是越剧发展历史中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为越剧“正调”、“四工调”、“尺调”产生奠定了基础。
“呤哦调”是“落地唱书”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曲调,流行时间长,形式也比较完整。对越剧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浙江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资料(第三辑)[C].1982,(6).
[2] 嵊县政协史资料委员会.越剧溯源[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