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构成及开发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5
/ 3
作者:张卫民 黄文伟 吴文生

  [摘要]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可以分为传统物质文化美育资源和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两部分。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成就其未来职业梦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教师成就需要;打造学校品牌,塑造校园特色,促进学校发展和传承、创新地域文化,促进地域社会发展。
  [关键词]湘西;美育资源;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是指湘西地域过去历史上形成、延续并积淀下来的,而且对现实及未来都有潜在影响的自然的、社会生活的和艺术美的,一切对形成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有用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是传统和时代的产物。教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总是受制于整个传统文化,各个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因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教育。因此,不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很难理解该国的教育。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制于整个传统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传统文化资源,也就有不同的传统美育资源。湘西地处中国西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绮丽的山水风光,不仅拥有美丽神奇的山水资源,更有绚烂丰盈的民族传统美育资源。
  
  一、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构成
  
  湘西,俯仰之间皆文化。面对湘西如此丰厚、博大的传统文化资源,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将湘西传统文化资源整理为传统物质文化资源和传统非物质文化资源两部分,湘西传统美育资源亦可以分为传统物质文化美育资源(自然名胜古迹等)和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工艺、戏曲、故事、谚语、童谣、服饰、建筑、传统饮食、民族民间节日、民族代表性典型人物)两部分。以湘西土家族、苗族传统美育资源构成为例,具体内容如表1。
 856137953.jpg 
  
  二、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当代价值
  
  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一般资源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一)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成就其未来职业梦想
  教育的根基在于立人。美育的本质就是以美化人。湘西不仅有自然资源为湘西人提供财富,而且有传统美育资源为湘西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滋养。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帮助学生成就未来职业梦想。
  利用传统美育资源施教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在“探寻家乡传统文化的美”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民间工艺、戏曲、服饰、建筑、传统饮食和民族民间故事、谚语等家乡传统文化美的形式和特点。摆手歌、苗鼓、毛古斯舞、土家织锦……这些都能使孩子们了解地域的历史,感受家乡悠久的文化、朴实的民风、民情、民音和当地老百姓的审美追求,体验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进他们对祖国、对家乡及对人民的积极情感,激励他们将来为家乡创造更大的辉煌。让学生独访民间艺人,了解民间工艺流程和编写《家乡名人、民风、民俗、民情》小册子活动,能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人格品质。让学生合作进行土家打溜子器乐演奏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互相协作与配合的能力,培养他们善于合作的精神。
  利用传统美育资源施教能成就学生未来职业梦想。学生在学校进行舞苗鼓、剪窗花、绣鞋垫、演苗戏、跳跳花、打飞棒、荡秋千等课内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内容,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劳作的能力。学生们周末到旅游景点和民族博物馆进行导游或民间艺术展示活动,既能锻炼他们的职业劳动技能,又能勤工俭学,以自己的劳动服务社会。而所有这一切都能或多或少地“孕育”或“催生”出学生的职业意愿和职业兴趣,决定他们未来的职业理想及职业选择,培育和成就学生未来的职业之梦。因此,利用传统美育资源施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职业的预备教育和提前训练,对成就学生未来职业梦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对教师发展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教师成就需要
  众所周知,任何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无不是经过教师得以践行和实现的。所有教育改革的成功实践都以教师自身理念与方法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为前提。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思考课程教学、教学手段和方式上面。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集结了教师专业发展所涉及到的种种知识与能力,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教师作为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都有专业发展和成就需要。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从以下维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满足其成就需要。
  首先,教师是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开发者。开发传统美育资源能唤醒并激活每一位教师民族审美的教育意识,增强其教育的敏感性,能使教师关注的视角从书本转移到湘西人的生活,从知识转移到民风民俗民情,从校园转移到家庭、社区或村寨,从民族未来转移到现实等等,要求教师以民族审美的眼光去审视、研究、挖掘周围过去就存在的、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的一切美育资源,并把它们整合纳入民族审美教育之中,最终完成由美育的施教者到美育的开发者的角色过渡,实现由埋头教书的“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其次,教师是学生探究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引导者。围绕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在游览湘西自然名胜古迹中发现美,在观赏湘西民俗节庆活动中感受美,在考察湘西风情景致的城寨建筑中鉴赏美,在参与湘西民族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美和创造美。如引导学生“解读湘西美”的活动,教师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我看来,湘西的美,因为山,这里有景色壮观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陵源。湘西的美,因为水,这里有可以进行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湘西的美,因为城,这里有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湘西的美,因为镇,这里有一座拥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王村古镇又称“芙蓉镇”。湘西的美,因为寨,这里有民族风情极具特色的德夯苗族古村寨。湘西的美,因为人,这里有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纯朴美丽、热情好客的湘西民众,有一批又一批飞扬激情,用艺术撰写人生,用生命撰写湘西的名将、文人……那么,在同学们看来,湘西又美在哪里?”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传统美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家乡美的能力。
  再次,教师是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利用者。利用传统美育资源施教能全面而系统地培育教师对资源利用的能力。从湘西民族地区传统美育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的制订到其美育资源的筛选、转换,从其内容的组织、实施到评价等等,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创造性极强的专业教研活动,以便把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激活”,创生出“有血有肉”“有生命”的美育课堂和有效的美育活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并没有现成或统一的模式借鉴或套用,几乎是在“做中学”“教后改”。开发利用每一传统美育资源都会有难点、难题,都将给教师的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锻炼,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挑战,更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机遇,鉴于此,教师成就需要的满足在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中获得。
  
  (三)对学校发展的价值:打造学校品牌,塑造校园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学校以品牌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个性求发展。当今学校发展趋同化、模式化导致了“千校一面、万生一面”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这是学校的悲哀,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学校的生存危机源于多样性和个性的丧失。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学校进一步挖掘办学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有用的传统美育资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各种活动形成师生民族审美认知,丰富其民族审美情感,引领其民族审美实践,打造立美育人品牌,塑造校园文化特色,以使学校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和美的感召力的精神家园。事实上,打造立美育人品牌,塑造校园文化特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过程。
  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丰富多彩。学校课表中设有“传统文化美育”课程,使传统美育资源在学校的开发利用从制度上得到了保障。各科课堂教学活动中传统美育资源的渗透,班级活动中各班编写《家乡艺人》《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等小册子。制作苗族服饰、土家族风味小吃及手工艺品,学唱土家歌和苗歌,展演土家摆手舞和苗鼓,全校同做土家族摆手课间操,进行山歌、苗鼓比赛,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校园民族民间艺术节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传统美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民族审美认知不断提高,民族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学校创设的如诗如画、独具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师生受到民族文化美的感染,触景生情,因美而爱。学校营造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如制作的“越是民族的,越是美的,越是世界的”宣传牌,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环境的熏陶,由此调节和激励师生的美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美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对美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这种校园精神和文化的引领,可以打造学校立美育人品牌,促进学校的整体提升。凤凰县民族第二中学和张家界市第一中学就是在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中受益的。
  
  (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传承创新地域文化,促进地域社区的发展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地域的也就越是民族的。地域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便利,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美育资源,一方面对学生的民族审美教育起到了其他方面难以企及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调查研究表明,湘西境域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祭祖仪式类、民族习俗类、民族史诗类、民族舞蹈类、稀有剧种类、民族音乐类、民间文学类和民间工艺八大类。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湘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开始丧失其生存和传承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受阻不畅。显然,保护、传承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更为必要与迫切。教育能使新生一代经济而高效地获取自己的传统文化,将教育导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域,从教育的视野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传承地域文化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学校离不开社区,教育更离不开社区。每一个社区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对学生产生教育功能的资源。湘西的社区亦是如此。在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时,一是我们充分利用社区人力教育资源施教。如湘西的很多少数民族家庭都收藏有民族服饰、乐器和用蜡染、扎染、织锦等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品等;还有的家庭有蜡染、姜糖、锉花、银饰加工、织锦等作坊。学校在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施教时,请家长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其相关的民族审美教育的材料和工具。请家长带学生到自己家中的作坊观看蜡染、扎染、姜糖、锉花、银饰加工等工艺流程。另外,还邀请社区的土家族打溜子、苗族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到学校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请民间蜡染艺人、刺绣和剪纸行家等到学校表演授艺。二是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物力教育资源施教。如让学生到当地文化局或文化站查阅、收集与民族文化艺术相关的图片、照片、音像、实物和书面资料。带领学生深入民族博物馆和苗寨等进行观察、探究和体验活动等。湘西传统美育资源一经学校开发,便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他们考察、梳理、体验地方文化,提高了他们对地域文化特性的认识,明确了地域文化的由来和历史,从而形成了其民族文化品格和人文修养,增强了保护和建设地域文化的信心,最终筑构了保护、传承地域文化的行为,为传承创新地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对地域社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美育具有教化、陶冶、改造等多重功能。地域社区的发展需要其成员具有服务社区的意识。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时,要求学生融入社区,主动参与社区的传统美育社会实践活动,既要从社区中获得民族审美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自觉地为社区服务。这样做既能使学生逐步了解和喜爱地域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还培养了学生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增强了其民族自豪感,奠定了学生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的志向。其次,开发利用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时能够培养地域缺乏的、需要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以服务于地域社会,促进地域社会的经济发展;再次,传统美育资源开发利用中对地域多元文化的认可和追求有利于地域社会的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