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教育的审美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3
/ 1
论文关键词】审美特征 教育美学 传统教育

  【论文摘要】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与南京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所不久前联合举办了江苏省首届“教育美学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省内一些著名教育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就教育美学这一门新兴学科的普及应用,以及与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关系等作了交流。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以飨关心这方面问题的读者。

  要研究教育美学的审美特征,首先要追本溯源,了解教育美学教学艺术的起源和根本。

  历史上的汉民族属于农耕民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农业对天有着强烈的依赖性。风调雨顺,就会丰衣足食。一旦遇到旱灾洪涝,就会饥寒交迫。这种天与人福祸相依的共同性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而“天人合一”的观点就成为中国古代最根本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想。同时,由于农业需要对种子、土壤、天象的耐心观察,就造成了发达的形象思考能力,丰富的情感性格,形成了象形文字,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美性文化和我们民族的美性思维。

  西方主要是渔猎民族,那里的环境险恶,生存艰难,信息的传播显得相当重要。灯光、旗语、信号的发展,就成为符号,形成了发达的辨声拼音的文字系统。同时,渔猎饮食长于解剖分割,最终形成了欧洲民族逻辑分析性的思维模式,这就是理性思维模式。

  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经济基础的不同,东西方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文字和文化,中国产生了象形文字,形成了美性思维;西方产生了拼音文字,形成了理性思维。西方这种理性思维决定了西方世界对各种自然现象,各种问题,用逻辑分析性的思维,剖析个一二三四,这就好像他们的餐具刀叉一样,是一种分割式、解剖式的思维模式。我们中国人的美性思维方式是具象性的心灵体悟,中国古代讲“天人合一”,人即宇宙,宇宙即人,没有差别,自然和谐。和谐的自然,和谐的艺术,和谐的伦理道德,构成整个宇宙,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和谐秩序。这样的一种哲学美学意蕴,这样的一种社会理想境界,你绝对不可能用西方的理性思维来分个一二三四,问个子丑寅卯,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你只能用心灵来体悟它,来感知它。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教育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的必然不同。西方的思维是科学、抽象的理性思维,这必然决定了他们崇尚的是自然科学。他们的教学内容,物理、数学、化学等等,都是科学的,分析的,解剖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形象式的美性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必然是艺术性的审美教育内容,是哲学、是艺术,是对人格美的追求和完善。比如孔子的“六艺”——礼、乐、书、数、射、御。这之中,礼就是道德规范,对应了今天的德育;乐就是音乐,对应为今天的美育;书、数分别为语文、数学,对应为今天的智育;而射、御分别为射击和骑马,对应为今天的体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西方采用的是以阐述、说明、分析、推理为主的讲解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左脑的教育。中国古代的教学方法,与其艺术性的教学内容相适应,为一种形象、情感的体悟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右脑的教育。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以及科学都靠“体悟”才能理解。

  到底什么是体悟,我们不做西方形式逻辑式的定义解释,这种体悟只能用中国式的体悟来体悟。举个例子:孔子向老子求教哲学上的辩证法,老子闭目养神了半天,问道:“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 “还好。”老子又闭上眼睛,再也不说话了,孔子站了半天,恍然大悟,连忙道谢,带着弟子一同退出,弟子不解其意,孔子说,他讲出了真理。老子讲的是什么真理,老子讲的是什么———“至刚者至弱,至柔者至强”。老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把辩证法的最高深的道理讲得这么透彻,这就是体悟式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最高超的教学艺术。

  体悟式教育,是在中国大一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教学艺术,是教者点悟和学者领悟的高度统一,是教与学的高度统一,这一中国独特的教育方式舍弃了定义的阐述,概念的理解,推理的判断,逻辑的把握,是生动形象的充满情感、想象、智慧和活力变化的审美艺术教育。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把人当作机器人来进行教育。“五四”以来学习西方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搞全盘西化,抛弃了我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建国以来,又是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搞成了左脑教育,概念的、定义的、分析的、推理的、抽象的、逻辑的,这是教育史上的大倒退。例如,现在的语文课,小说、散文、诗歌,总是时代背景,一二三四;作者介绍,一二三四;主题思想,一二三四;段落大意,一二三四;艺术特色,一二三四。几个一二三四,一篇很好的文章,形象没有了,意境没有了,韵味没有了,支离破碎、七零八落,在学生的头脑里,成了一堆抽象的东西、概念的东西,“1 + 1 = 2”的东西。语文课成了演绎推理,甚至连艺术课也成了物理课。应当说,这种语言教育,没有形象和形象思维的教育,是一种枯燥的教育、僵硬的教育、教条的教育、没有生命的教育,是一种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这样的学生,还会有什么素质和能力?只能是范进,是孔乙己。所以,讲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是思维的改革,把美性思维渗透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发扬我们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重建我们的教学艺术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