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篇  社会主义实践历史揭密(之一)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30
/ 5
上 篇  社会主义实践历史揭密

一  一个从未有人想到的奇怪问题:马、恩为什么没有创造社会主义本身?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毕生精力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家喻户晓。但他们也曾历经无产阶级“普遍激动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1页),积极地参加工人运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并亲自持枪参与武装斗争,进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却鲜为人知。
1847年,马、恩加入和创建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恩格斯拟定了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章,并在第一条明确提出:“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同年底,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产生由他们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他们在《宣言》里表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在欧洲1848年革命中,德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出现了一派喜人的形势,以工人为首的人民武装起义不断发生。此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侨居巴黎。受同盟的全权委托,马克思在巴黎建立了新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他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马、恩随即着手准备回国投入战斗。以伯恩施太得为首的一部分同时寓居巴黎的德国社会主义者,错误地认为德国已经面临无产阶级革命,他们在巴黎募集了很多德国工人和政治流亡者,组织了义勇军团,企图用武装进攻的办法,把革命从法国输入到德国。
在充满战斗硝烟的德国,资本主义已经形成70万产业工人队伍,共产主义者同盟也在德国国内建立了30多个小组和支部,存在着很多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条件。马、恩非常想在一个国家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为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揭开序幕。但他们清醒地看到,德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各分散的封建王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消灭封建专制制度,实现德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才是当时德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德国无产阶级虽然积极地参加了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但大部分还是手工业者,思想上受小资产阶级影响较深,很多人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它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还没有达到一个领导阶级的水平,没有成长为一个先进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依据《共产党宣言》制订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作为德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行动纲领,决定同盟只作为民主派左翼的身份出现,采取联合民主派的策略,发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一道,为建立统一的德国,实现民主主义的革命路线而斗争。他们组织了德国工人俱乐部,说服和团结了跟伯恩施太得过激错误路线走的400多群众,带着《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等传单,分批秘密返回德国,有力地促进了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伯恩施太得的“义勇军团”,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没有听从马、恩的劝阻,在开到德国边境时遭到了反动派的围捕和屠杀,使革命力量受到了损失。
回国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民主派机关报名义创办了《新莱茵报》,对大革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宣传。在整个革命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光以《新莱茵报》为思想阵地和舆论武器,支持和推动德国革命,他们还在编辑室里准备了8支步枪和250发子弹,把编辑部当成了一个战斗的街垒,随时准备出枪,和工人们一道,与科伦的反动军队肉搏。 1849年,德国发生了维护帝国宪法武装起义,工人阶级走在了斗争最前列。马、恩试图通过起义来影响人民,扩大革命势力,然后因势利导,把革命推向新的阶段。他们积极投入起义。青年时期在军营受训,非常热爱和认真钻研过军事科学,并发表过军事专著的恩格斯,亲自为起义拟订了详尽计划。他把巴登区的起义列为具有首要战略意义的第一区,因为它可以直捣全德国民议会的所在地法兰克福;他把起义的第二区设在工人众多的莱茵省,以依靠无产阶级推动全德革命;他把第三区设在爱北斐特。5月11日,恩格斯随革命工人队伍一起来到前线,视察城内全部街垒和炮兵,亲自领导防御工事的构筑,并决定拿起武器参加战斗。恩格斯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他巨大的社会号召力,使资产阶级感到极大的恐慌。他们害怕起义变为无产阶级革命,于是阴谋策划逮捕恩格斯。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安全委员会,在资产阶级压力下,被迫通过决议,要恩格斯离开起义区。工人们极大愤慨,要求恩格斯留下,并发誓用生命来保卫他。恩格斯为了避免阵营的分裂毅然离开,临时去了普法尔茨,加入到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奥古斯特.维利希的志愿军团,作为维利希上校的副官投入了起义战斗。恩格斯参加了两次战斗,一直坚持到起义失败随部队撤退到瑞士。此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到晚年,没有再参与工人暴动和起义有关的斗争活动,并对条件不具备就企图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实施社会主义的左倾机会主义和主张放弃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将革命的领导权让位于资产阶级的右倾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如果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列宁和斯大林两个搭档进行一个不恰当比较,我们敢说前者理论思想水平和领导才能绝对不在后者之下。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的恩格斯甚至已经参加和组织了工人武装起义……但是,如此优秀的前者为什么没能创造出社会主义?
原因其实很简单,还是他们自己在分析空想社会主义所说的那段话──他们异常地清楚他们所处的社会也同样没有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8页)。


二 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了科学论述:布朗基与巴黎公社政权为什么得而复失?

奥古斯特.布朗基(1805-1881),共产主义先驱,大马克思13岁。父亲是拿破仑时代的革命家。受父亲影响,16岁开始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他秉承法国共产主义先驱格拉古.巴贝夫主张,依靠少数无产阶级精英,以密谋方式,多次组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在76年的生命中,六次入狱,33年在狱中度过。他领导的团体是巴黎公社起义的主要组织,1871年以后改名为“革命公社”。后改名为革命社会党,由巴黎公社著名领导者爱德华.瓦扬领导,1905年并入法国社会主义统一组织社会主义联合党。作为职业革命家,他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他一生行动多于著述,其思想史称布朗基主义。后来人们把布朗基主义当成了盲动、冒险和机会主义的别称。
1839年5月,一支约600人的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在巴黎举行了暴动,攻占了城内枪炮厂,得到了一些武器,然后进攻警察总署。他们以为枪炮声一响,四周大批工人就会群起响应。可是竟没有一个人来援助。政府很快调动了足够的兵力把他们打败。布朗基不久被抓,判死刑,后减处无期,被解往蒙特-圣-米歇尔岛要塞监狱。1844年健康恶化被转移到图尔监狱医院。医生宣布他生命危在旦夕,因而获赦免。但他拒绝接受。1847年他42岁时,才得以离开图尔成为一个自由人,到布洛阿养病。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布朗基赶往巴黎,恢复了工人中的领袖地位。一些人要求再举行一次起义,饱受磨难的布朗基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即使攻占了巴黎,也会被外省击败。他已经开始反省自己,认识到共产主义革命只能分阶段走,在人民接受了真正的共和主义思想并为共产主义作好了思想准备的时候,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他改变策略,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既斗争又支持的态度。可是,6月份,一些盲动主义的工人,自发地发动了起义,打乱了他的战略部署,这就是有名的巴黎六月起义。起义理所当然以失败告终。11000多人被屠杀,25000多人被监禁、流放和服苦役。布朗基也遭逮捕,又判10年徒刑。
1870年10月,这是布朗基一生中最辉煌的日子。他与另一个战友路朗斯,率部与一部分巴黎国民自卫军一起,联合推翻了政府,宣布建立了工人的新政府。这实际上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先于巴黎公社之前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这个光辉的事件,一是由于它存活的时间太短,二是由于后来人们对布朗基误会太多而没有得到应有评价。布朗基宣布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还没有喘过气来,旧政府又重新集结了力量,打败了布朗基。布朗基在外省被捕,被判处死刑。
第二年,布朗基等人领导的共产主义团体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巴黎公社起义。公社向梯也尔提出以巴黎大主教和其它俘虏交换自己被囚禁的领袖,遭梯也尔拒绝。
公社失败后,梯也尔政府于第二年仍判布朗基无期徒刑。布朗基一直在监狱里呆到1879年。这一年,波尔多共和主义者推选狱中的布朗基担任下院议员。他没有得到承认,但却因此而得以出狱。出狱后他在巴黎开展革命宣传工作,1881年,积劳成疾的布朗基,在一次集会上发表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说后病逝。
对布朗基一生武装斗争生涯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布朗基主义的失败,其本质并不是盲动、冒险和机会主义的结果。与我们下面要分析的巴黎公社的失败一样,是不懂时代的前进首先是物质和经济进步的结果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它所关注的,仍然是社会制度和社会的形式,他们错误地以为只要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无产阶级就胜利了,共产主义就到来了。
列宁1918年在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上自豪地宣布:苏维埃是最高国家类型,是巴黎公社的直接继续。列宁的话,在当时的确不愧为一个胜利的号角。但是,在苏联已经失败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沉痛地说,苏联现在的确是巴黎公社的直接继续,但它不是胜利的继续,而是失败的继续。
在过去谈巴黎公社的失败时,总是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的它那个明显的错误:没有及时向凡尔赛进攻,没有彻底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其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
巴黎公社没有及时向凡尔赛进攻,彻底消灭反动势力,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从一场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上进行的总结。而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更深层次的一个失败原因,即当时法国的历史进程上也就是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还没有为公社的存在创造出充分的物质条件:

工人阶级并没有期望公社做出奇迹。他们并没有想靠人民的法令来实现现成的乌托邦。他们知道,为了谋得自己的解放,同时达到现代社会由于本身经济发展而不可遏制地趋向着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把环境和人完全改变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9页)
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则提纲挈领地揭示了不成熟的法国社会经济下涌现出来的巴黎公社的成员特别是领导人员的不成熟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状况,以及他们对革命失败的直接影响:

法国从1789年起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使巴黎在最近50年来形成了这样的局面,那里爆发的每一次革命都不能不带有某种无产阶级的性质,就是说,用鲜血换取了胜利的无产阶级,在胜利之后总是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些要求或多或少是含糊不清的,甚至是混乱的,这与巴黎工人每次达到的发展程度有关;
公社委员分为多数和少数两派:多数派是布朗基派(实际上就是布朗基余部。本文作者注),他们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里也占统治地位;少数派是国际工人协会会员,他们多半是蒲鲁东派社会主义(落后的小农和手工业师傅的社会主义。本文作者注)的信徒。那时,绝大多数的布朗基主义者不过凭着无产阶级的本能才是社会主义者;其中只有少数人通过熟悉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瓦扬,比较清楚地了解基本原理,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公社在经济方面忽略了很多据我们现在看来是当时必须做到事情。最令人难解的,自然是公社把法兰西银行视为神圣,而在其大门以外毕恭毕敬地伫立不前。这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银行掌握在公社手中,这会比扣留一万个人质更有价值。这会迫使整个法国资产阶级对凡尔赛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同公社议和。……对于公社在经济方面的各种法令,无论是值得称道还是不值得称道的方面,道德要由蒲鲁东派负责;而对于公社在政治方面的行动和失策,则应由布朗基派负责。
蒲鲁东这个小农和手工业师傅的社会主义者,对联合(指工人有组织的联合大生产。本文作者注)简直是切齿痛恨的。他说:联合的坏处多于好处,它根本是无益的,甚至有害,因为它是束缚工人自由的锁链之一;……与它相反,竞争、分工、私有财产才是经济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4年中文版第3卷第3-10页)
公社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幼稚和无知的确令人啼笑皆非。一方面公社做出了一副似乎要控制银行的架式(但它派出的驻银行代表贝雷却又是一个工厂主出身并同凡尔赛政府有联系的蒲鲁东主义者);另一方面,在公社存在的两个多月期间,银行账面上仅基金就有30亿法郎。公社只接受了银行提供给的1600万法郎借款,而银行提供给凡尔赛政府的竞达2.058亿法郎。公社守着金饭碗没有饭吃,以致拿不出钱给普鲁士俾斯麦政府作普法战争的战争赔款,以换取对郊区炮台的战略占领,使凡尔赛政权得到了进攻巴黎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就象布朗基1839年攻打巴黎警察总署时所期望的枪一响周围工人群众就会赶来支持的那样,公社以为自己的起义一定会得到农民的支持,在凡尔赛的严密封锁中,他们极其聪明地用汽球将十万份《告农民书》飘送出巴黎。他们想得到城外农民群众的支持。可惜他们全都太幼稚了,别说这十万份《告农民书》不会象长了眼睛一样全部都飘到每个农民手上,就是飘到了,这些农民是不是都认识传单上的文字?即使认识,又是不是都能接受传单上的思想?即使能够接受传单上的思想,又有谁来马上组织这些分散的农民大军,冲进巴黎城来支援和解救公社呢?再一方面,公社在没有经费和各种物资供应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却错误地仍然维持了人民群众原有的沉重税收负担,因此而失去了一些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物质──人民群众的支持。恩格斯分析得很透彻: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不成熟的无产阶级所组成的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的低下所造成,其中只有很少一些人,“比较清楚地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绝大部分人没有认识到物质和经济在小到一场战斗大到一个社会的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致使公社“在经济方面忽略了很多据我们现在看来是当时必须做的事情”。换言之,也就是用来构筑法国社会主义殿堂最基本的社会物质无产阶级还不成熟。而这种状况,又是由当时法国社会物质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所造成。也就是法国还没有具备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
因此,对马克思的:“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65页)这句话,不仅仅从对旧国家政权的利用这一个层面上,即从它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还要从更深层次或者说是更实在的意义上,从社会的经济和物质的条件上去理解。公社社员们认识和重视的是思想的武器和思想的解放,却没有认识到能使工人阶级得到真正解放是物质的武器和物质的解放。


三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原因逻辑推理

继巴黎公社之后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以磅薄气势横跨欧亚两大洲,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上有人居住的陆地1/6,从地球北纬35度-77度,南北5000公里,从东经19度-西经169度,东西绵亘10000余公里,当与美国阿拉斯加隔岸相望的楚科奇半岛为凌晨5点时,首都莫斯科还是头一天的傍晚7点,东西时差11个小时,每年从东到西要迎接11次新年来临的世界上版图最大国家。

第一个设计和建成原子能发电站的国家
第一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
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罗福斯
赫鲁晓夫----艾森豪威尔、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尼克松
戈尔巴乔夫----里根、布什
华约----北约
经互会----欧经会
……
几十年来世界东西方对抗的一方盟主,唯一能和美国争霸、唯一能与美国抗衡、兵对兵,将对将,压得美国一直喘不过气来,在很多时候都令美国和盟国节节后退的超级大国。
一个自称为世界上最优越、具有能克服自身缺点不断前进、永远也不会失败、而世界上任何人也都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具有伟大资格的国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这么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失败了。在历史上闪耀了整整74年的那颗红星,象一个悲壮的天体,从太空陨落。
苏联的解体与失败引起了世界强烈的震撼
“8·19”事件当天,国际证券市场强烈震荡,投资者急忙大量抛出股票,道-琼斯指数一下下跌30.41,之后不久,又紧接着下跌65.07。英国首相梅杰发表电视讲话,要求股民保持镇静;正在休假的美国布什总统来不及赶回华盛顿,就在缅因州的别墅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中断对苏联经济援助,呼吁东欧保持平静。中国的新闻传媒却表现了异常的平静,没有表示出任何政治上的倾向,电视台报纸只作有限的纯客观报道。但实际上,中国的震惊是在内心深处……!!
“苏联人”,你知道你为什么失败吗?
“苏联人”不愿说,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不愿说自己失败,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思维和方法上的错误。而为错误的思维方法所制约,就不能认识自己的失败。而对自己几十年的东西所产生的感情,又使他们更难于启齿说出那两个字。
有一个人,一个地地道道的苏联人,在70年前坦诚宣告: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这人不是别人,而是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第一个尝试者、我们无比崇敬的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这是他生命的最后呼喊。
可是,他的声音被当年人们狂热的“乌拉”吞没。然后,几十年地被当代社会主义者们形而上学地抛弃。在几十年里,为苏联社会主义短暂的甚至是泡沫的成就所迷惑,为极左路线所威慑,没人敢朗读这句话,没人敢咀嚼这句话,没人敢玩味这句话,没人敢思考这句话。就是今天,我把这句话写在这里,也许有很多人还会以为我在搞炒作,是从新近开放和解密的原苏联档案里弄到的东西。其实它白纸黑字,就在几十年前由苏共中央出版的《列宁全集》第33卷第70页,几十年被人们视若而无睹。
英年早逝,列宁不能制止苏联的失败进程。但他的呼喊,却是一组留给我们的可以破译整个苏联失败的基因密码。

(一) 是内因还是外因?
──兼批尼克松“和平演变”论

苏联的失败也不能逃过这两个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前面已述,苏维埃共和国,曾遭到英、法、日、美、德等协约国四面八方的进攻和武装干涉以及希特勒闪电式大规模进攻,外部武力没有打倒苏联。
有人马上会脱口而出苏联的失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不战而胜的结果。
“和平演变”论经不起推敲。
所谓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都是冷战时期人们的一种主观构想,首先是尼克松突发奇想,想要在和平环境下,以和平的方式,用意识形态的手法,把苏联等共产党国家演变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然后是苏联人针锋相对,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反掉尼克松的“阴谋”。其实,这都是一种违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唯心主义说法。
苏联的失败的确有着外部客观原因的深刻影响,但首先它不是主要原因,其次它主要也不是来自尼克松的“和平演变”计划。它的外部的客观原因,是尼克松们自己根本想象不到的秘密武器,这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自身的完善与飞速发展,成为了苏联的参照物,使经济不能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每况愈下的苏联相形见绌。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市场的限制和排斥,又使苏联计划经济无法参与国际经济的循环,竞争与交流,而在与资本主义的优胜劣汰的经济游戏中淘汰出局。
我们从一个影响苏联的外部原因苏美军备竞赛中就可以看清这个问题。
苏联与美国在几十年的冷战中,为了彼此制约对方,进行了马拉松式军备竞赛。苏联在长时间里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耗费了巨大的国力。据80年代叛逃西方的苏联核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的透露和西文情报部门的估计,80年代以前,苏联每年的国防和军备预算都超过了美国。军费在高峰年代达1000多个亿美元、占世界所有国家军费的1/3。苏联军队经常维持在3-5百万左右、陆军3百万左右、海军几十万、空军几十万、战略火箭军几十万、国土防空军几十万、边防以及内卫部队几十万、总部以及军事院校几十万。是美国的两倍。坦克四万多辆。生产能力是美国的六倍。飞机一万多架。有变翼米格和具洲际飞行能力的超音速轰炸机。军舰近千艘。70年代是美国的四倍。1979年在黑海试航的第三艘航空母舰,排水量才为37000吨,携有35架垂直短距起降机。80年代的第五艘大甲板核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已达50000吨级。核弹头二千多枚,70年代末超过美国的一倍多。苏联具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但是,对抗的结果为什么不是美国失败而偏偏是苏联失败呢?苏联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比美国“棋差一着”而“失衡”了呢?

在这些露出在海平面的冰尖下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