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1
/ 1

作者:胡玉英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内服;中药外洗

  1996年3月~1997年4月,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中门诊19例,住院2例;男19例,女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2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0年。平素嗜酒13例,偏嗜肉食15例。耳后有痛风石2例,关节处有痛风石3例,合并肾结石2例。关节畸形2例,21例受累关节活动均受限。血沉增高9例,白细胞总数增高5例,X线示患肢关节有痛风性骨病变2例。全部病例血尿酸增高,在(429~653)μmol/L,尿尿酸(116.2~593.7)μmol/L.21例中属急性关节炎期10例,慢性关节炎期急性发作11例。7例曾使用过秋水仙碱、别嘌呤醇、消炎痛、丙磺舒等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明显。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标准》〔1〕,中医辨证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属湿热蕴结型14例,瘀热阻滞型3例,痰浊阻滞型4例。
2 治疗方法
2.1 3 疗效观察
3.1 4 讨论与体会
  本病属祖国医学痛风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平素饮食不节,嗜酒、嗜食肥甘厚味之品,使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湿热之邪滞留于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致患肢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伴发热等。由于湿热胶结经络关节,粘滞不解,故本病多演变成慢性,反复难愈。临床虽有多种证型,但总以湿热蕴结经络关节为主,治疗应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立法。内服方中木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滑石、薏苡仁利湿消肿;赤小豆、蚕砂、半夏除湿化浊;连翘、金银花、石膏、栀子清泄郁热;莶草、细辛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根据辨证有所化裁,则更能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提高疗效。笔者根据木芙蓉花、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之功效,用其外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芙蓉花中的化学成分白桦脂酸(Ⅲ)具有较明显的抗癌抗炎活性;木芙蓉叶对小鼠巴豆浊性耳部水肿、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本文治疗结果来看,疗效满意。但本文观察的病例数尚少,有待于今后进一步验证。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拟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好转:临床症状缓解,但关节活动欠灵活,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缓解,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仍高于正常。
3.2 治疗结果 21例中痊愈15例,其中湿热蕴结型12例,瘀热阻滞型1例,痰浊阻滞型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8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7例。好转5例,其中湿热蕴结型2例,瘀热阻滞型1例,痰浊阻滞型2例;急性关节炎期2例,慢性关节炎期3例。无效1例为慢性关节炎期,属瘀热阻滞型。总有效率95.4%.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2个疗程。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2年,治愈的15例无1例复发。
中药内服方(自拟):
 木防己15g  赤小豆15g  莶草15g
 薏苡仁20g 金银花12g 滑 石20g
 连 翘12g 细 辛   3g 栀 子12g
 半 夏10g 蚕 砂10g 石 膏60g(先煎)
  湿热蕴结型加土茯苓30g,山慈菇10g;瘀热阻滞型加水牛角10,赤芍15g,地龙10g,水蛭10g,牛膝12g;痰浊阻滞型加苍术10g,白术12g,茯苓15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分3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
2.2 中药外洗方(自拟):
  木芙蓉叶、花各300g.两药加水2000ml,煎沸后20min将药液倒入干净盆内熏洗患处(注意勿烫伤皮肤)。每日2次,每次30min,7天为1疗程。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530023 南宁市园湖路2号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216~21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