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双层玻璃幕墙建筑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黄艳 刘东 杨建坤 张恩泽


摘要: 根据双层玻璃幕墙建筑的特殊热环境,提出过渡季节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确定了建筑围护结构的开口方式和开口大小,使各楼层的空气温度都在热舒适范围内;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各楼层房间的三维温度场,速度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然通风能够有效地改善室内热环境,较好地满足人体热舒适的要求。

关键词: 自然通风 数值模拟 中庭

1.引言

空调的应用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室内环境,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空调建筑的密闭性较好,当新风量不足时,室内空气品质(IAQ)恶化会导致病态建筑综合症(SBA);其次,大量的空调器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造成室外空气热环境恶化;再次,空调器的普及使建筑能耗有较大的增长趋势。

因此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同时发展生态建筑也是大势所趋,自然通风这项古老的技术重新得到了重视。合理利用自然通风能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制冷空调系统,不仅能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能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满足人们心理上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采用双层玻璃幕墙可以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

双层玻璃幕墙又称动态幕墙,两层玻璃之间的距离为20mm~500mm,利用“烟囱、热流道”效应,气流在两层玻璃幕墙中间由下向上循环,带走外面一层玻璃幕墙太阳辐射的能量,达到隔热、保温、节能、环保的功效。按照不同的通风原理双层玻璃幕墙可分为:整体式、廊道式、通道式和箱体式。双层玻璃幕墙具有多项功能:减少风及恶劣气候的影响、提高隔音能力、充分利用太阳能、使用自然通风使空调使用率降至最低。本文主要研究其自然通风的功能及效果。

2.研究对象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对象

本文中研究对象为采用双层玻璃幕墙带中庭的办公建筑,共6层,外形结构见图1,幕墙结构见图2:

20071124156389363.gif  20071124156337352.gif
            图1 建筑外形图        图2 廊道式双层幕墙局部放大图

该幕墙为廊道式双层幕墙,每层设置通风道,层间水平有分隔,无垂直换气通道,自然通风的路径为:

20071124156386708.jpg

这类建筑室内环境易受太阳辐射影响,同时其空间高度高,上下温差大,这对预测带来很大困难,随着计算机及流体力学的发展,三维CFD模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它即可以满足大型建筑多空间多开口的自然通风设计要求,又能精确预测各设计室内的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分布,因此本文在满足顶层室内热环境的基础上设计了屋顶排风天窗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FD对该建筑的局部房间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

2.2 技术路线

自然通风一般采用风压或者热压,中庭建筑的“烟囱效应”就是利用建筑内部的热压作用,由于室外风速和风向是经常变化的,因而风压作用不是一个可靠的稳定因素,所以本文进行模拟计算时进行了简化,仅考虑热压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通风,是利用建筑内部由于空气密度不同,热空气趋于上升,而冷空气趋向下降的特点。热压作用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高度差,以及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度差愈大,温度差愈大,则热压通风的效果愈明显。因而大楼各楼层(共6层)的进风量随楼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这种情况考虑,在满足6楼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下,设计屋顶侧窗面积。基本技术路线见图3:

20071124156333985.jpg
图3基本技术路线

3.房间的计算数学模型

3.1 物理模型

20071124156470349.jpg20071124156445727.jpg20071124156475778.jpg
(a)             (b)             (c)
图4 计算物理模型

a: 一个通风口 b: 两个通风口 c: 整条通风口

如图房间长11.1m,宽8.4m,高2.9m;房间内发热量包括人员、灯光及设备, 图中3个长方体代表房间的人员及设备,顶部设9盏灯;图形左下角为三个双层玻璃幕墙进风口,均为1400mm×300mm, 房间右上侧为通风口,通风口面积见表1。

3.2 基本参数计算

3.2.1 计算室外气温为20℃时,6楼达到热舒适性要求的最低进口风速

20071124156427030.gif (1)

式中: 20071124156415066.gif— 6楼的室内发热量,W;

20071124156495826.gif— 空气比热,20071124156495826.gif=1010J/kg.℃;

20071124156554687.gif— 室外空气的密度,温度为20℃,20071124156512803.gifkg/m3;

20071124156524552.gif— 通风气流的温度差,℃;

20071124156574751.gif— 6楼的进风口面积, m2.

计算得到20071124156562374.gifm/s

3.2.2 计算中和面的高度20071124156593519.gif

根据20071124156530122.gif (2)

式中: 20071124156641367.gif- 进风窗口的流量系数(取0.35);

20071124156677947.gif- 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kg/m3;

20071124156634304.gif- 顶层进风口的中心高度,m;

20071124156593519.gif— 中和面的高度,m.

计算得到 20071124156639281.gifm

根据中和面高度计算各楼层进风速度,并根据回风口风速范围[3]计算房间通风口面积,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楼层进风速度及房间通风口面积

楼层

2楼

3楼

4楼

5楼

6楼

进风速度(m/s)

0.772

0.683

0.581

0.457

0.299

房间通风口面积

(mm×mm)

1000×400

800×400

800×400

800×400

800×250

注:1楼为开放式大堂

3.3 控制方程

模拟房间内的气流属于非稳态的三维不可压缩紊流流动,因此在计算中采用当前在计算房间气流时最常用的20071124156658194.gif模型。模型所遵守的偏微分方程的向量表示如下:

连续性方程:20071124156619750.gif (3)

动量方程:20071124156682724.gif(4)

紊流能量传递方程:20071124156745346.gif(5)

紊流能量耗散方程:20071124156746591.gif (6)

能量方程: 20071124156790661.gif(7)

上式列表中,20071124156773407.gif;i=1,2,3;j=1,2,3;20071124156710211.gif为速度,20071124156759886.gif为密度,20071124156790862.gif为分子粘性系数,20071124156788989.gif为紊动能,20071124156878786.gif为紊动能耗散率。20071124156658194.gif模型中的经验常数可按表2取。

表2 20071124156658194.gif模型中的经验常数取值

20071124156857792.gif

20071124156882309.gif

20071124156878354.gif

20071124156817043.gif

20071124156845933.gif

20071124156926416.gif

0.09

1.44

1.92

1.3

1.3

0.9



4.模拟计算及结果

室外气象参数及室内负荷大小直接影响房间的室内热环境,由于大楼顶层的自然通风量最小,室内热环境最恶劣,因此以顶层房间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如下:

(1)不同大小的室内通风口,房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

(2)不同室外温度,不同室内发热量,6楼的温度场分布

4.1 不同大小的室内通风口,房间的温度场及速度场分布

计算工况:室外温度为20℃,室内发热量为50W/m2;比较房间设置一个800mm×250mm通风口,两个800mm×250mm通风口,及一个8400mm×250mm通风口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

(1) 一个通风口:z=1.5m处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20071124156989186.jpg 20071124156970865.jpg
图5a z=1.5m剖面温度场示意图 单位:K   图5b z=1.5m剖面速度场示意图 单位:m/s

(2)两个通风口:z=1.5m处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20071124156935826.jpg  20071124156924933.jpg
图6a z=1.5m剖面温度场示意图 单位:K  图6b z=1.5m剖面速度场示意图 单位:m/s

(3) 整条通风口:z=1.5m处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20071124156981778.jpg 200711241561051418.jpg
图7a z=1.5m剖面温度场示意图 单位:K  图7b z=1.5m剖面速度场示意图 单位:m/s

温度场分析:由于进风口偏左,房间左端温度较右端低; 房间沿气流流动方向温度逐渐增高;

比较图5a,6a,7a可以看出房间设置两个通风口室内热环境明显优于设置一个通风口,而设长条风口的优势并不明显。

速度场分析:比较图5b,6b,7b,可以看出设置一个通风口,工作区流场比较平缓,在近热源及出风口局部有漩涡;而设置两个通风口及整条通风口的房间,在近内部热源处气流扰动比较大,房间气流形成了两个大涡流区,涡流流线呈闭合状。气流速度除了热源和风口处较高以外,在人员工作区的大部分地区,风速基本保持在0.1m/s以内满足房间舒适区要求。

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出风口的室内温度分布范围见表3

表3 不同出风口形式下的室内温度分布

室外温度(℃)

出风口形式

温度范围(℃)

平均温度(℃)

20

单个

20.7~22.8

22.3

两个

20.6~22.4

21.7

整条

20.5~22.3

21.6

4.2 室外温度变化时,不同负荷下6楼的温度场分布

表4 计算工况

计算工况

室外温度(℃)

室内发热量(W/m2

目的

备注

Case1

20

50

计算不同室温变化时,不同室内发热量下房间的温度场,得到不同室内发热量下可采用自然通风的室外温度范围

取定房间舒适性温度范围为:16~26℃

5.结论

通过以上的模拟工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5.1 在相同的室内发热量及室外温度下,房间的通风口面积越大,自然通风效果越好,但是增加到一定值,改善效果便不明显,因此设计时要确定合理的通风口面积。

5.2 完全依靠自然通风的效果取决于室内发热量及室外温度,当室外温度超过一定值时要考虑机械制冷与自然通风相结合。

5.3 冬冷夏热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可考虑利用晚间自然通风排除围护结构的蓄热量。

5.4 本文中仅考虑空气的热压作用,未考虑风压作用,两者结合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一坚.工业通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范存养.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及工程实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彭小勇.暖通空调,2002,30(6):27~29

(5) 宋晔皓.建筑学报,2000,30:12~14

(6) 卫丹,龙惟定,范存养.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