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信息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20
/ 2
[论文关 键 词] 网络信息;信息素质;培养

  [论文内容摘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的过度膨胀和泛滥,严重妨碍了人们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当务之急是培养个体和社会的良好信息意识,只有作为信息主体的“人”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才可能保证较高的信息质量和有序的信息流动,从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信息环境,推动个体自身及社会的发展。
  
  一
  
  当今,世界已迈向新的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大潮业已波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将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所谓的“网络社会”或“虚拟世界”。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成为信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人们已感觉不到时间、空间距离的存在,一个小小的鼠标将你带入网络那多姿多彩的世界,你会发现整个地球已成为一个统一有序的信息系统。
  网络世界的巨大吸引力在于,它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获得各类信息的途径变得更为便捷。每个入网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料,或者将自己的成果、产品等信息发送到世界各地,基本实现了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构成了一个全球电子信息系统,将一个全球电子图书馆展现在我们面前。网络信息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又因为网络文化本身具有的跨时空性、便利性、实时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于是人们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发布、接收信息,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网络的“自由、平等”,感觉到了因特网的发明者的宣言不假:网络是“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界。
  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网络信息的极端丰富和信息流动的极端自由,一方面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广阔空间,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息的过度膨胀和泛滥,成了信息污垢滋生繁衍和传播的福地,各种合法信息和非法信息、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有用信息和垃圾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不仅给整个网络信息资源造成混乱,还严重妨碍了人们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网络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征,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不顾现实的限制,尽情地扮演自己希望的各种角色,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但这样往往容易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即出现网络成瘾现象(如网络交友成瘾、游戏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强迫行为等)。网络成瘾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学习工作受到极大影响。极端情况下,成瘾者不再清楚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区别,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变得混乱不堪,往往选择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长时间的依赖性使用网络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情绪急躁、抑郁等。
  网络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因素。这主要表现为:首先,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中国的“分化”“西化”从来没有停止过,利用网络信息进行文化、思想渗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大肆宣扬其政治模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甚至不惜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腐蚀了人们的思想。其次,信息网络也传播着封建迷信黄毒凶杀等内容,一些非法组织也在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在精神上钳制着那些走火入魔的人们。第三,一些不法网民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有意识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性别、身份,诱使他人上当受骗。此外,网络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让那些过分依赖现成的信息的人们容易失去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这些信息垃圾在网络上滋生、繁衍和传播,寻找着可以污染和侵蚀的对象。如果上网者没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不具备较强的信息免疫力,不能鉴别和抵御有害信息的误导和侵蚀,就可能使自己迷失,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当务之急是培养个体的和社会的良好信息素质。
  
  二
  
  “人”只有具备了具有抗御风浪的本领——即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才能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自如地畅游,也才是防治信息污染,优化、净化和美化网络信息环境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学习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对使用的信息进行配合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信息,学会选择、判断和评价。经过长期发展1992年Christina 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评估及使用信息”。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在信息环境中既讲竞争,又需要善合作、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这些能力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这种能力是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是信息系统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硬件来获取与处理信息,就必须要娴熟的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技能。三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主要是对信息的采集、组织、表达及加工处理等能力。  一个人的信息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华南师范大学的桑新民教授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确立培养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驾驭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培养信息意识时,首先应注意正确引导与合理规范,既要倡导“信息作用论”,重视信息获取,传播与处理技能的培养与教育,循序渐进地传授各种信息处理、获取、整理、积累、分析、鉴别、研究和利用的技术及相关理论方法。如:开展网络知识讲座,系统讲述网络的产生,对网络的正确态度,如何利用网络,如何科学上网等,让人们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并有驾驭网络的强烈的愿望。这种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要注重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要加强信息公德和网络技术道德的教育和舆论导向,提高网络信息用户的综合信息素质,树立自律、自强、自重、自信的民族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第三,应充分重视人的信息能动性的发掘、发挥和优化,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人们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鉴别力,增强网民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内容和行为侵蚀的能力,使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因为缺少生长的土壤而自行消亡。

  对于信息的开发生产和加工者而言,应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树立自律、自重的网络价值准则,遵守网络道德标准,严格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信息行为,不随意制造和发布垃圾信息,避免信息的重复生产与发布,更好地顺应社会的信息需求,生产、提炼思想性强、知识含量高、质量好的主流信息,把住信息的生产关,卡住信息污染的源头,是创造洁净的网络信息环境的首要措施;对信息收藏、传播和服务机构而言,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更好地领会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自觉地采取有效措施过滤、消除信息垃圾和反动信息,拒绝为信息污物提供流通渠道,针对不同的信息内容和信息用户,有选择、有目的、高效准确的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大力扶持和传播积极向上的主流信息,是杜绝信息污染的关键环节;对于信息用户而言,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鉴别力和获取利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强抵制信息垃圾和精神鸦片的能力,提高自身对精神污染的免疫力,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信息污染无机可乘,是防治信息污染的根本手段。
  只有作为信息主体的“人”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信息素质,才可能保证较高的信息质量和有序的信息流动,从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信息环境。而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金红勤:“网络信息带来的思考”,见潘鸿儒主编:《当代理论研究与探索》远山出版社2005年版。
  2.毕 强、杨文祥主编:《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培仁爱中学课题组:“培养初中生评判、选择、利用公共信息能力的研究”,载http://deyu.zhedu.net.cn/print.php/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