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评价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27
/ 2
美国的克隆巴哈认为:“评价,广义的就是搜集和应用信息有关课程的决策。”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说,课程评价是现代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我国美术课程评价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认为评价就是“考试”,评价就是“测验”,或是课程结束后给学生一个分数,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国义务基础教育中的课程评价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有据可依。然而高校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课程评价存在盲区。我国对课程评价的研究也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支持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国内几十年形成的教育理论传统中,并没有高师美术课程评价的专门领域,高师美术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许多院校实行的主要是工作性评价,即常规的教学评价。在课程评价中,比较多的是针对学生进行的,即借助学生通过课程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来判断课程的功过得失。高师美术课程评价机制没有结合哲学的辩证观,对被学生冷落的课程没有做出相应的诠释,这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由于忽视了相关评价制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便跟不上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在评价过程中没有运用心理学的框架知识,课程的设置与评价还有误区,造成为设置而设置、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主义,却忽视了学生的就业需要和学习的动力。
  著名的课程论学者泰勒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即首先确定学校教育的目标,其次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经验,再次考虑这些经验的组织,最后是课程的评价。课程的评价意义深远,它起到了积极的互助效果,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因此,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导向,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美术教育历史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课程机制的健康发展状况,并据此引导教师去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领会课程标准,改进美术课程评价方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待课程评价,并改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
  
  学院评价
  课程评价是学院对确定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主要监控措施。为成为基本合格的美术教师,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是有一定标准的,这需要学生从三个方面做起:既有美术学科专业创作素质,又有教育专业教学和科研素质,还要具备相当水平的综合文化素质。学生在校时应强调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准确评估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适应程度和学习热情,教师要配合学生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自身教学中存在的方法不当等不足。
  
  社会评价
  评价高师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重点设置的领域与时代发展是否同步。评价高师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符合教师岗位的要求,是不是能够胜任教师岗位的所有职责。一个基本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教师对教学法自如、有效的掌握和运用来完成的,并且需要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基本合格的美术教师是指具备与熟练的专业人士相类似的思维能力(例如,律师、医学专家)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高师美术教育和课程设置是围绕以师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从分析旧版美术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遗憾入手,来评论新《课程方案》将来在运行中的效果,判断将会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学生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从最初的意义上来讲就是对美术课程设置的性质和价值作出必要性判断,因此为了进行美术课程评价,就需要提供和收集一些证据和资料,据此以决定该门课程的总的实际价值。建立美术课程长效评价机制,认真评议和分析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影响美术课程发展的阻碍性因素。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建设美术课程评价机制平台,学习国外的成熟经验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到美术课程评价的平台建设之中。同时,教师利用学生在评价课程时所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的重要保证,课程评价机制的主要切入点是建立符合美术教育特点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除了从指导老师的角度出发外,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增加新的评价方法,将评价着眼点从关注教学结果扩展到对学生就业全程的把握,并对学生今后就业行为的实施进行帮助和引导。实践证明,让学生步入课程的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各种机会,促进学生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以肯定的方式评价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重视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对改进美术课程评价方案,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课程论》,钟启泉 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课程论问题》,丛立新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潘耀昌编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杨景芝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6]《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 尹少淳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张华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美)艾伦· 奥恩斯坦、费朗西斯 ·汉金斯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9]《教学引论》,单文经 编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