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理论课教学中的细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1
/ 2

[摘要]在理论课教学中,相互联接的细节构成了教学的代写论文全过程。是不是关注细节,能不能抓好细节,直接决定着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成败,抓细节就是抓质量。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 细节 质量 提高
  
  细节,指的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理论课教学中,相互联接的细节构成了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的备课、讲课。作业、辅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能不能抓好细节,直接决定着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成败。
  
  一、理论课教学必须自始至终抓细节
  
  1.确立“抓细节就是抓质量”的理念,关键是要认清局部与全局的辨证关系。全局是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则是全局的构成要素和存在基础:没有全局,自然就无所谓局部,但是没有局部,也同样无法组成事物。理论课教学的所有细节,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细小单元或环节,如果不悉心抓好每一个细节,整堂课或整门课的教学质量便无从谈起。
  2.抓细节必须贯穿始终。一个教师打造一二个精彩的教学细节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地坚持打造好每堂课的每一个细节。教学质量的好坏就建立在始终坚持一丝不苟抓教学细节这个基础之上的。理论课教学细节,在内容上存在于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以,我们的理论课教学应当自始至终毫不松懈地打造每一个细节,不能跟着感觉走,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只是打造一二个精彩细节“作秀”,哗众取宠。
  
  二、精心打造教学细节的空间
  
  一是教材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依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教材内容做合乎实际的取舍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既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又要对教学对象的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做到胸中有数。这个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就是教学细节的静态选择过程。
  二是教学过程的随机空间。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对立统一的互动过程,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按照事先做出的预案运行的。课堂上教与学双向互动碰撞出的火花,能够创造出一个最佳教育时机。并且,这个细节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去悉心把握,就教学活动渐次引向深入。这个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时机的把握和捕捉过程,就是教学细节的动态选择过程。
  三是文本语言向课堂语言创造性转化的空间。要把教材所负载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素养,教师也必须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主要体现为两个过程①教材的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转化过程:②教材的理论化、逻辑化语言染上生动性和感染力的附着过程。这样两个过程的统一,是理论课教学语言细节的创造过程。

四是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资料运用的空间。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一堂课除了语言讲授以外,往往还需要借助于板书、挂图、多媒体以及其他教学辅助手段,来强化教学效果和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这种围绕一定教学目的采用有效的辅助手段来强化教学效果和营造适宜教学氛围的过程,就是教学情景细节的创造过程。
  
  三、努力抓好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1.抓好备课过程中对细节的设置。细节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推进和深化教学的必经之路。讲授一堂课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内容各知识点的讲授时间如何分配,在讲授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学生会从哪些方面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要不要进行提问或课堂讨论,所有这些都要事先做出细致的预案,对一系列教学细节做出具体安排。
  2.抓好施教过程中对课堂讲授艺术的细腻把握和娴熟运用。教学细节是教师展现专业知识、人文素养,教学艺术、教学风格、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的平台,是教师实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载体。在理论课教学中,打造好细节也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细节决定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没有细节的精彩,就没有教学的深化和教学的艺术。
  3.抓好施教过程中对细节的随机捕捉。如果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细节的预先设置是否得当,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及其对教学活动的预见,在施教过程中对细节的随机捕捉状况则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机智。所谓教育机智,指教师擅于根据情况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的才能。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在教学工作中有高度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擅于敏捷、果断地处理问题i②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精确、发人深省地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结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的,是其经验、才识、智慧和随机创造的结晶。
  4.抓好施教过程中对自身言语和举动的严格约束。“示范性”是教师劳动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他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学生众目睽睽的监督之下,稍有不慎或偶有失误都会给教学带来消极后果。所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教风和良好的教态,一句话,“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大形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擤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因此,作为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应始终坚持从细微处着手,严格约束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应做到管住自己的嘴——与教学无关的话一句不说:管住自己的手——精心设计板书,特别是不能用手去擦拭黑板上写错的字:管住自己的形象——面对学生应该始终衣冠整齐,精神抖擞。


  5.抓好施教过程中学生学的细节。在教学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处在主体地位,失去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同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只注重教师教的细节而忽略了学生学的细节,那么教师教的细节既没有价值判断的主体,自然也不存在价值判断的标准。所以,学生学的细节在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要抓好施教过程中学生学的细节,除了在教学细节的预案设置中给予充分重视、做出适当安排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教与学的双向动态交流中,善于把握契机捕捉细节,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教学的目标运行,课堂始终保持浓烈的专业气氛。一方面教师要能够通过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精心设置的教学细节,在课堂上营造“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的教学情景,另一方面要能够做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始终保持高度的洞察力,并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进行调整。正如一教育学家指出的那样:”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只要在理论课教学中重视细节,抓好细节,教学质量就一定能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