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3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

陈燕

武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733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予以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组完毕后分别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单药组)及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联合组),每组24例,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分别为(0.75±0.07)、(0.45±0.06)m/s·mm²,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对比,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确切,利于糖尿病足的足部血流恢复正常及溃疡愈合,且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不会引起较大血糖波动,安全可靠。

关键词: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早期糖尿病足;疗效

糖尿病足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终身性代谢疾病,发病特征以胰岛素的生物性作用受损或分泌缺陷为主,一旦发病则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损伤[1];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近年来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往往发生在糖尿病发病后的5-10年内,往往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增大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进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2],若未能及时治疗,则可能出现足部溃疡且愈合较难,甚至可能出现足部组织坏死而导致截肢,预后不良。一般临床治疗以促进神经病变康复、控制血糖为主,近年来认为前列地尔与胰激肽原酶的联合疗法,是对早期糖尿病足予以治疗的有效方法[3]。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予以分析探讨,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对所选对象予以随机分组。入选者均经病理诊断后确诊为糖尿病足,符合诊断标准[4],无误诊。分组完毕后分别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单药组)及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联合组),每组24例。单药组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39±3.28)岁,糖尿病病程5-9年,平均病程(7.16±1.05)年;平均空腹血糖(9.13±1.47)mmol/L;联合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5.06±4.19)岁,糖尿病病程5-10年,平均病程(8.05±1.25)年,平均空腹血糖(9.54±1.62)mmol/L。排除存在过敏史、合并其他严重肝肾衰竭者、存在认知障碍无法完成随访者[5];排除合并肿瘤、无法在病例统计期间完成随访者。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单药组

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血糖控制、控制饮食等,同时予以神经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即每次静注10μg前列地尔,每天注射一次。

1.2.2 联合组

在单药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胰激肽原酶肌肉注射治疗,每次的注射剂量为40IU,每日一次。

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性治疗;连续用药一个月后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足部康复情况予以评估记录。临床疗效的评估参照Wanger分级与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6],以Wanger分级下降至少2级、溃疡创面结痂或愈合,视为显效;Wanger分级下降1级、溃疡创面缩小、治疗前的创面部位有新的肉芽组织生长,即可视为有效;若Wanger分级及溃疡创面变化未能达到以上两项指标或变化不显著,则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流速,具体测量与评估指数参照相关标准及步骤进行[7-9],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及结束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经过上述对应治疗后,联合组中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67%;单药组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0%。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可知,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药组水平,组间疗效对比差异显著(X²=6.94,P<0.05)。

2.2 两组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对比

治疗前,单药组的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分别为(0.39±0.08)、(0.16±0.04)m/s·mm²;联合组患者的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依次为(0.41±0.09)、(0.18±0.05)m/s·mm²。两组的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差异不显著(t=0.47,0.55;P>0.05)。

治疗后两组的相应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联合组的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分别为(0.75±0.07)、(0.45±0.06)m/s·mm²,两项指标的数据均显著高于单药组的(0.56±0.11)、(0.34±0.05)m/s·mm²,治疗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58,6.03;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有2例病患在注射药物期间出现血管刺激性症状,1例轻微头晕,不良反应率12.50%;单药组中4例出现轻微头晕,不良反应率16.67%。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未发现显著差异,组间对比不显著(X²=1.05,P>0.05)。

2.4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单药组及联合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依次为(9.13±1.47)mmol/L、(9.54±1.62)mmol/L,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t=0.62,P>0.05)。治疗后单药组及联合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9.32±1.08)mmol/L、(9.68±1.27)mmol/L,与治疗前对比变化不显著,且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对比也无显著差异(t=0.37,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于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合并症,临床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血液流变学、代谢慢性紊乱、血液粘附性增强等多种原因[10],进而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四肢末端神经性血管病变,若未能及时予以控制则会进一步发生感染,引起溃疡甚至疽变,甚至可能累计骨及关节[11],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往往以综合疗法为主,往期以中医治疗为主,本文尝试以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的西药疗法,取得效果。本次试验中所采用的前列地尔是一种人体内大量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作用机制在于:第一,可促进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的运行阻力,并对血小板的聚集及活化加以抑制[13],帮助逆转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促进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善、为足部末端神经提供更充分的血供;第二,可促进脂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帮助加快体内甘油三酯的水解,从而更好地降低血管内血黏度及血脂水平;第三,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积极性刺激,促进其分泌纤溶性物质[14],达到有效溶栓效果,还可对交感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作用加以抑制,进而促进血管平滑肌的舒张,改善足部周围神经末梢的微循环情况,促进康复。

而胰激肽原酶则能对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过程加以模拟,确保患者能够持续稳定地分泌胰岛素[15],其临床作用机制则主要分为两种:第一,可促进激肽原像激肽的降解,帮助进一步扩张血管、促进机体微循环;第二,促进纤溶酶原的合成与活化,有效预防血小板凝集[16],进而发挥满意的抗血栓效果。二者联合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能发挥更为满意的血管扩张作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从而促进机体代谢与神经营养状况的好转,更利于康复。将胰激肽原酶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还有一个好处,即在改善足部健康情况的同时还可发挥一定的血糖控制作用,改善机体持续的高血糖微循环环境,更好从根源上促进康复。此外,关于二者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联合组在肌肉注射后出现血管刺激性症状,但注射结束后即逐渐消退,在后续肌肉注射时应注意观察病患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提高肌注手法,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加以预防,也更好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临床治疗中需对此引起充分重视。

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比试验发现,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单药组,治疗后联合组的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分别为(0.75±0.07)、(0.45±0.06)m/s·mm²,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同时还发现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对比,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由此认为,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确切,与多位学者的临床研究成果基本一致[17]

综上所述,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予以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可显著促进症状改善及糖尿病足溃疡面的愈合,且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也不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产生不利影响,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津,方辉.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8,30(12):88-89.

[2]史保强.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血流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2):169,187.

[3]谢敏.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9):15581.

[4]谭贵定.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454-1455.

[5]王竹风,汪宝军,李玉秀, 等.糖痛洗剂联合电磁疗法对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6):145-148.

[6]李津凯,阚世廉,张秀军, 等.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6(2):121-123.

[7]吴涛.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5):62,64.

[8]谢敏.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79).

[9]魏晓华.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临床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17,(12).

[10]郑宗敬.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0):9869,9872.

[11]刘泽洪.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前列地尔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16):350-351.

[12]李津凯,张秀军,李俊海, 等.前列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2015,27(3):36-38.

[13]黄丹萍.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84-86.

[14]童涛,周波.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院外指导的预后研究探讨[J].饮食保健,2018,5(14):48.

[15]高颖,刘洁宇.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前列地尔 与胰激肽原酶治疗的效果探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20):39-40.

[16]张爱荣.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16):3-4.

[17]李有佳,岑泳欣,麦高阳.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糖尿病足早期溃疡的疗效观察[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