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在抑郁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在抑郁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

马晓波

(广济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在抑郁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8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55%,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5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治疗依从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与参照组及护理前相比要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前,2组抑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抑郁评分与参照组及护理前相比要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在抑郁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其负性心理得到改善,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性格色彩学;情绪管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系统疾病,以长期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具有多发、易发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症疾病发生率约为2.1%,其中存在自杀想法及行为人数达到10%-15%,且有近15%-25%自杀成功并失去生命[1]。因此,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有必要采取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从而对其健康提供保障。本院就44例抑郁症患者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进行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8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研究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0-43岁,平均(31.6±1.4)岁;参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1-42岁,平均(31.4±1.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给予“性格色彩学”对患者自身性格进行分析,明确患者性格类型及特点,并针对同一类型进行整理归纳;护理人员围绕患者开展深入交流,建立良好交互关系,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及面对疾病产生的顾虑,将疾病形成及危害对其造成的影响对其进行告知,协同患者家属围绕其实施心理疏导,协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增强其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开展,进一步确保治疗效果。

1.3 研究指标

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抑郁评分变化。

抑郁采用HAMD量表作为判定标准,以24项为参考,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20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8分为无抑郁[2]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研究相关数据,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卡方x2,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55%(2/44),其中抵触吃药1例、抗拒配合1例,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55%(13/44),其中抵触吃药6例、抗拒配合7例,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8.037,P=0.005)。

2.2 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对比

护理前,2组治疗依从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与参照组及护理前相比要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疗依从性

x2

P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4

21(47.73)

41(93.18)

19.707

0.000

参照组

44

20(45.45)

32(72.73)

5.688

0.017

x2

0.000

5.143

P

1.000

0.023

2.3 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抑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抑郁评分与参照组及护理前相比要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对比(5dbbbdffdbaf8_html_fa3d4098a026e2b4.gif ±s,分)

组别

例数

抑郁评分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4

29.12±1.06

6.98±1.62

75.858

0.000

参照组

44

29.20±1.10

12.22±1.48

61.080

0.000

t

0.347

15.840

P

0.365

0.000

3 讨论

抑郁症在临床中是指机体受遗传、HPA轴、细胞因子、性激素、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导致的心理疾病,可出现心境低落、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多采用药物、心理及物理等治疗措施干预,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病情复杂等特点,临床有必要在治疗过程中辅以对应护理干预,以对治疗效果提供保障。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是近年来临床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的干预措施,能够对患者个人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参照性格色彩学对患者内心性格进行分析,诸如红色、蓝色、绿色及黄色等,其中红色性格相对外向,围绕其开展护理应指导其顺应本心,引导其出现热情及主动等情绪;其中蓝色性格相对内向,应充分分析其内心想法,给予其充足的心理支持,提高其自我认知,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开展,进一步确保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55%),与参照组相比要低(29.55%),护理依从率(93.1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73%)及护理前的(47.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患者经抑郁评分检测显示抑郁状态得到有效控制,证实采用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中基于“性格色彩学”开展情绪管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其抑郁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兰, 况利. 抑郁症自杀相关的脑磁共振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6, 42(11):693-696.

[2]赵颖逾, 侯玉玲, 邸红英. 试论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心理认知护理疗法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5):12768-1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