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裴蕾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88例心血管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术前护理方法)和实验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模式)。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患者;实践效果

心血管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是最为常见的,主要起因有:(1)对疾病不确定;(2)对疾病过于担心等[1]。过度焦虑会降低心血管外科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最终影响到手术的整体效果和疾病的康复速度。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心血管患者。纳入标准:(1)均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2)手术前住院时间均超过5d;(3)年龄均大于18岁。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者;(2)依从性差者。实验组中有32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2.25±13.34)岁;疾病类型:20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主动脉疾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其他。对照组中有34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2.44±13.18)岁;疾病类型:2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主动脉疾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其他。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前护理方法,具体内容有:(1)入院之后向心血管患者以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内的环境以及责任护士的基本情况;(2)积极完成手术前的相关检查工作,告诉心血管患者手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3)进行运动宣教和药物宣教。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内容有:

组建和培训风险管理小组。由精神科的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组长,小组队员由心理联络护士队伍人员组成,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制定培训内容和实施具体的培训工作;风险管理小组护理人员均自愿报名,要求其最少有本科学历以及工作忙三年以上,参加过心理学习的人员优先;让小组成员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综合分析心血管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学习护理技能和如何与心血管患者沟通,倾听心血管患者主诉,训练生活技能。了解患者近期的饮食与运动状况,同时给予相应的建议。叮嘱患者一定要控制钠盐摄入,适度增加摄入钾含量高的食物,戒烟戒酒,并告知患者如何合理饮食,控制钠盐摄入,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规律;餐后可以按摩腹部,加速肠道蠕动,避免便秘的出现。同时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等情况安排合适的活动,例如散步、太极拳、健身操等,培养患者良好的排便习惯,预防便秘。指导患者及家属下床时要小心,预防老年人意外跌倒。

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由责任护士按照要求来搜集心血管外科术患者的基本资料,由心理联络护士培训病区责任护士根据手术时间来安排风险管理干预方式,对有难度的案例申请护理专家进行心理指导工作;在心血管外科术患者入院第二天,通过资料收集和健康评估建立护患关系,积极鼓励心血管外科术患者表述自身的想法,了解心血管外科术患者的期望,倾听心血管外科术患者疑问,通过讲述自身患病经过和家庭的基本情况等,积极评估心血管外科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心血管外科术患者入院第三天,识别心血管外科术患者和家属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帮助心血管外科术患者了解疾病感受,继而更好地了解认知自己,提高自身对疾病知识的洞察力;在心血管外科术患者入院第四天,帮助心血管外科术患者了解焦虑的产生不是手术本身,而是自身看法,识别焦虑背后的非理性想法,积极指导心血管外科术患者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生病和手术局面是否可以改变?如此担心焦虑合理吗?积极指导心血管外科术患者做出合理决定,针对性地向心血管外科术患者介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在心血管外科术患者入院第五天,帮助心血管外科术患者提高独立意识,帮助心血管外科术患者识别护患关系之外的其他支持,学会在困境中识别焦虑情绪,表达自身需求,成功减轻焦虑[2]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

2.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分析

组别

护理总满意率

实验组(n=44)

42(95.45)

对照组(n=44)

33(75.00)

x2

6.6525

p

<0.05

3.讨论

心血管病主要指的是心脏血管所患有的疾病,最为常见的有:(1)风湿性心脏病;(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3]。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住院治疗时,由于病情恶化发生率较高,因此导致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心血管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是最为常见的,过度焦虑会降低心血管外科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最终影响到手术的整体效果和疾病的康复速度。调查资料显示,心血管外科术前发生焦虑的概率高达40%[4]。但是,医院内的相关工作人员未有效察觉到心血管患者的焦虑发生状况,所以需建立一种缓解心血管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模式[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把精神卫生心理护理有效发挥起来,继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

参考文献

[1]赖钊贤.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4):3355-3357.

[2]汤丽丽,杨文梓,孙亮等.多元护理模式对心血管ICU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1):1240-1242.

[3] 姚美杰.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291-292.

[4]梁敉宁,陈琼妮,汪健健等.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在心血管患者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8,33(14):78-82.

[5]段亚娜,仲媛,肖楠等.双心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2):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