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电焊工个人职业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 2

某市电焊工个人职业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王海龙

哈尔滨市南岗区先锋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0

【摘 要】目的:对电焊工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了解,并对影响使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择两个机械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每个企业选择200名焊工人员进行调查工作,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结果: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知,使用个职业防护用品的人数仅占整体人数的58%。我们先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工作,可以得知,出现这种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户籍因素、劳动用品的更换频率、企业培训程度、健康检查结果、电焊工的疾病防治知晓率等等。接下来我们还进行了多因素的合理分析,可以判断出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有以下几种:户籍因素、劳动用品更换频率、企业培训程度、电焊工疾病防治知晓率。结论:根据上述结果的多因素分析可知,造成电焊工个人职业防护使用率较低的因素为以下几种:户籍因素、劳动用品更换频率、企业培训程度、电焊工疾病防治知晓率,企业可以根据这几个因素,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提升电焊工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率。

【关键词】焊接;防护用品;职业病

电焊工作属于一种危险性较高的职业,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电焊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电焊工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电焊工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工作,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为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通常情况下需要电焊工使用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可以将电焊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企业的电焊工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防护用品的穿戴,无法保证电焊工的个人身体健康。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将两个机械生产企业为实例,进行合理的调查研究工作,分析电焊工不适用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原因,并探讨具体的应对对策,下面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们以两个机械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在两个企业内部选择200名电焊工人,总共研究对象为400人。调查对象的选择方式为随机选择法,调查方法选择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我们在调查之前,需要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编写,根据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以后,我们制定以下的问卷内容:性别、年龄、文化、户籍、防护用品使用率、防治知晓率、卫生管理情况。

1.2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统计

2.1电焊工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

400名电焊工中,有232名使用所有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占58.0%;未使用所有个人职业防护用品者为168人,占42.0%。防护面罩或眼镜的使用率最高,为100%;防毒口罩的使用率最低,只有58.5%;防护服的使用率为77.0%,耳塞、耳罩的使用率为60.0%;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平均使用率为70.0%。有219名电焊工定期更换防护用品,占54.8%。

2.2影响电焊工使用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电焊工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率较低,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后,我们对主要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合理的总结工作,主要有以下因素:劳动用品的更换频率、户籍、企业培训程度、健康检查结果、电焊工的疾病防治知晓率。部分调查内容与使用情况无关,分别为文化、岗前培训、岗前健康检查。

2.3影响电焊工使用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多因素分析

我们对单因素进行了合理的挑选,将具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分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经过筛选以后我们得到:防护用品更换率、户籍、岗前培训、健康检查、防护知晓率这五个具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在回归分析以后发现,健康检查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四个因素对个人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3讨论

根据上述的文章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两家企业的电焊工人大部分没有按照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无法保证工人的作业安全,造成这种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就是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为工人们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导致电焊工缺少防护用品。另一方面则是电焊工人的防护意识低下,即使公司配备防护用品,但是工人没有仍然没有按照要求穿戴。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的显示可知,对防护用品穿戴影响率较大的因素有以下几种:户籍、防护用品更换率、在岗培训程度、职业病防治知晓率。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计算以后我们发现,城市户籍的工人使用防护用品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农民户籍的电焊工人,可以达到农民户籍电焊工人的3.748倍。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城市户籍工人各方面的调查结果,都远高于农民户籍工人,主要为以下几项调查结果:防护用品更换率、岗前培训程度、防护知识知晓率。大部分没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电焊工人都为农村户口,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户籍的工人,相对于城市户籍的工人,具有更低的文化水平,在进行电焊工作之前,没有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对于电焊造成的危害不明确,所以在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时,没有按照公司要求操作,没有意识到不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危害。合理的岗前培训,可以让电焊工人对自身工作环境和危害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很多公司企业,为了降低运行成本,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合理的岗前培训,这就导致电焊工人对危害的无知,进而出现防护用品穿戴率较低的情况发生。有的企业虽然进行了合理的岗前培训,但是企业内部缺少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很多电焊工人为了工作便利,不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导致工人们认为这种行为没有问题。最后出现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较低的情况。根据上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对个人用品使用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缺少防护意识、没有相应的危害知晓率。

为了提升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率,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适合的措施。可以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操作:第一,在电焊工正式工作前进行合理的岗前培训,将电焊工作所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普及。第二,在电焊工人的工作期间,需要进行合理的卫生管理,对于卫生不达标的工人进行批评教育。第三,可以定期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活动,主要对农民户籍的电焊工人进行合理的培养。第四,电焊作为一种危险性较高的职业,需要电焊工人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和水平,需要我们举办合理的培训工作。第五,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要求,为电焊工人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并且设立专人对用品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第六,对于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公司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损坏的用品进行合理的更换。企业需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电焊工人的工作安全,避免在电焊作业中出现意外事故,保证电焊工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王富军,田怀沙,彭帮国,et al.职业卫生评价中个人防护用品量化分析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7(10):21-22.

陈雯,赖建妤,冯珊珊,等.有机溶剂作业农民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影响因素[J].中国职业医学,2017,44(3):313-317.

黄佳苑,刘春娣,张微敏,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涉苯作业人员防护用品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8,36(2):136.

窦建瑞,金武,蔡翔,等.电焊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