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毛根鞘囊肿的超声及 CT诊断价值分析

/ 2

外毛根鞘囊肿的超声及 CT诊断价值分析

丁印勇1,宋新颜1,蔡永生1,宋滨东2,张秀卿2

(1.山东省临清市中医院 山东 临清 252600;2.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临清 2526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外毛根鞘囊肿高频超声及CT影像表现,提高对外毛根鞘囊肿的诊断正确率 方法 从位置、边界、大小、形态、回声及CT密度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毛根鞘囊肿的超声及CT影像特征 结论 6例经CT检出,然后行超声探查,均起自真皮层,均为单发,呈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高频超声见病变内部呈“靶环”征,周边为低或无回声;CT表现为病变内部密度不均伴不规则钙化 结论 外毛根鞘囊肿高频超声及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密切结合患者病变发生部位、家族史等临床表现,能提高外毛根鞘囊肿的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外毛根鞘囊肿;超声,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外毛根鞘囊肿是在毛囊峡部外毛根鞘形成的囊肿。属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比较少见。[4] 好发于头皮,呈半球形隆起于皮肤表面,可单发或多发。常被误诊为血管瘤、淋巴结钙化等,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外毛根鞘囊肿超声及CT图像资料,分析其超声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及影像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6例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与CT及超声资料,并经手术病理学确证,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45-70岁,其中﹤50岁1例,其余均大于50岁。有2例发现皮肤肿物就诊,4例是在颅脑CT检查时,偶然发现。

检查方法

所用GE logiq S8等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8MHz,充分暴露肿物,探头进行多方位扫查,观察肿物的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等,CDFI观察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CT检查采用simens双排螺旋CT平扫,行头部扫描,扫描条件:层厚、层距4 mm,电压130KV,电流 180 mA。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及密度特征,分析和总结其CT征象。

2结果

6例均为单发,5例发生于头皮下,1例发生于眉弓。

CT表现:病变直径0.5-3.6cm,>1cm4个,<1cm2个,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密度均高于正常头皮软组织影,与肌肉密度相仿,病灶内可见钙化,5例斑片状钙化,1例为点状钙化[1]。均未见出血及囊变,周围软组织无肿胀,邻近骨质未见明显改变(图1-4);

超声表现:6例病变均起自皮肤真皮层,向下延伸至皮下脂肪层,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规则或欠规则,内部回声分三种类型:①“中心靶环”型4例((67.6%),表现为病变周边呈低回声,中央为相对高回声,后回声增强。②“偏心靶环”型,1例(16.7%),病变内可见无回声,无回声内一侧见结节状相对高回声,伴点状、斑块样钙化。③低回声型1例(16.7%),病变内呈欠均匀低回声,伴点状钙化及裂隙样无回声。CDFI:5例(84.3%)内部及周边均未见血流,1例周围可见少量血流信号[2]。5dca26c36df0e_html_fa5e44c4ae7b8c34.jpg5dca26c36df0e_html_e4f157e27d520e97.jpg

5dca26c36df0e_html_ad179fba95fdb881.jpg5dca26c36df0e_html_59c086bff0217cee.jpg

3讨论

外毛根鞘囊肿是临床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目前认为具有家族遗传性,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来源于毛发根部的囊性病变,多数有钙化,主要分布于头皮、偶见面部、颈部及躯干等,有家族史者常多发,以中老年为主。病理特点为真皮内囊肿样结构,囊壁由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外层细胞呈栅栏样排列。囊腔内容物为角化物,接近囊腔的内层细胞因胞质增加和无清晰的细胞壁而肿胀;常可见钙化;囊壁破裂可产生异物巨细胞反应,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3]。

结合以往文献分析认为该肿瘤具有以下CT及声像图特征,⑴外毛根鞘囊肿超声及CT均可显示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脂肪层,大多呈椭圆形,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内部无血流信号;⑵病灶内钙化常见,可见斑片状、点状样或沙粒样不定形钙化,这为超声及CT最主要特征,内有或无脂肪组织;⑶超声表现为“靶环”征:即病变周围呈低回声或无回声,病变中心或一侧为相对高回声且多伴钙化;⑷病变多为单发,多数位于头皮内。

鉴别诊断:⑴血管瘤:好发于青少年或儿童,CT平扫有时和外毛根鞘囊肿鉴别困难,可行CT 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条状线样强化或呈“渐进性强化”;超声CDFI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外毛根鞘囊肿内部及周边无血流或少量血流信号。⑵钙化性上皮瘤: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稍多发,多位于头面颈部,头皮处少见,多可见钙化灶,超声特点为病变内散在分布斑块状或点状强回声,伴声影,常可见血流信号,钙化性上皮瘤没有囊壁,内部无“靶环”征;CT表现两者较类似,需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⑶外毛根鞘癌:CT可见病灶形态改变,边界不清,相邻结构受侵、破坏等征象;超声检查可出现病灶突然增大,形态改变或血流信号增多等征象。

综上所述,外毛根鞘囊肿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病程较长,影像上:CT多表现为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的单发结节,病灶内常见斑片状钙化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性结构。“靶环”征为其特征性表现。熟悉以上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应该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杜淳中,李先浪,冯秀芳.头皮毛根鞘囊肿八例CT表现.放射学实践2012年06月第27卷第6期 682-683.

[2] 刘佩佩,张翠平,何萍等.高频超声在外毛根鞘囊肿诊断中的价值2019年03月第35卷第3期266-268

[3] 俞丽.外毛根鞘囊肿的CT影像表现特征,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年第28卷第09期1574-1575

[4] 韩苏阳,董飞.外毛根鞘囊肿的CT表现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16年9月第18卷第9期1720-1721

作者简介:丁印勇(1975-),男,山东临清人,毕业于潍坊医学院,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