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焦玲青 1 余阳 2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n=68)与观察组(n=68)。给予对照组实施术后化疗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术后化疗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之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给予宫颈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宫颈癌;护理风险管理;化疗

由于宫颈癌是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等,此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且发生的年龄段越来越年轻化。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通常还需要进行化疗等,但化疗药物会对其血管等造成损伤,增加痛苦感,易发生风险事件[1]。本文选择我院136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临床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n=68)与观察组(n=68)。对照组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5.3±4.9)岁,病理分型:42例鳞癌,26例腺癌;临床分析:40例Ⅰ期,12例Ⅱ期,11例Ⅲ期。观察组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5.6±5.1)岁,病例分期:43例鳞癌,25例腺癌;临床分析:38例Ⅰ期,13例Ⅱ期,12例Ⅲ期。且均为女性,两组患者组间年龄、病理分型、病例分期等各项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化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进行药物指导、仔细核对静脉输注的化疗药物,深刻落实“三查七对”,护理穿刺部位、体位、饮食干预等。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化疗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内容有:(1)骨髓抑制护理。因为所使用的抗肿瘤类药物会给骨髓的功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持续减少。所以在术后化疗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仔细观察期呼吸道情况、是否存在发热症状,并检查血常规,严格执行医嘱,做好防止感染措施。如果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L的时候,则需要立刻实施隔离,并禁止家属探望或者缩短探望的时间,每日定时对病房清洁、消毒。(2)静脉输液护理。由于化疗所使用的的药物对血管内膜会带来强烈的刺激感,所以在输液的时候很容易引发静脉炎,因此需要对血管做好护理。在穿刺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静脉,24h内穿刺过的地方不可重复穿刺,可有效避免渗漏。滴注的时候可交替左前臂以及右前臂,甚至可选择留置针穿刺。在拔针之后,需要按压针孔处3~5min。如果存在渗漏现象,则需要立刻停止输液。(3)有效识别以及预防护理风险。极容易发生风险的缓解是静脉输注环节,所以在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询问其已经化疗过的次数、对哪些药物过敏、不良反应情况、以前所出现的风险事件、所使用的的化疗药物等。医院领导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科技术培训,便于更加全面的掌握穿刺技巧以及护理要点,在面对护理风险事件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

1.3 评判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之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划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评判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选择(%)表示,并行x2检验,仅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发生

未发生

观察组

68

16(23.5)

52(76.5)

对照组

68

34(50.0)

34(50.0)

X2

15.106

15.106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68

54(79.4)

8(11.7)

6(8.9)

62(91.1)

对照组

68

44(64.7)

9(13.2)

15(22.1)

53(77.9)

X2

5.365

0.103

6.652

6.652

P

0.021

0.748

0.009

0.009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确诊之后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化疗等,而化疗的方式又比较特殊,所使用的化疗药物通常会对患者的细胞以及血管情况等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伤,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所以需要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2]

护理风险管理是包含了风险预防以及处理的护理模式,骨髓抑制护理、静脉输液护理、有效识别以及防范风险护理等均具有其科学性、合理性[3]。由于所使用的化疗药物会对骨髓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而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若技术不到位或者没有保护好血管则容易引发静脉炎等。为更加有效的识别以及预防风险事件,医院要积极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便于充分掌握化疗药物知识、不良反应、潜在的风险因素等,教授穿刺时的技巧,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4]。与此同时,医院领导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规定护理人员在交接本的时候必须提前15min进行,并需要将治疗情况、使用药物、护理情况等详细对接。对患者详细讲解科室的规章制度,便于可有效配合治疗[5]。查房的时候落实三级查房制度,并将病情严重、需要特殊治疗、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等类的患者作为重点。护理人员还需要每间隔10~15min左右进行巡视,全程监护患者的实际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方式更具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给予宫颈癌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并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尽快恢复,应当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江梅.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 28(6):84-84.

[2]李慢. 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1):185-186.

[3]李凤霞. 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34):121-123.

[4]王志伟. 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 2016, 22(13):106-107.

[5]罗红. Orem自理理论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7):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