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探讨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杨波

长沙宏朗眼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应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高度近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实施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则为76.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疾病复发率为5.45%,对照组则分别为32.7%、3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患者实施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关键词】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高度近视;临床效果;屈光度

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是治疗矫正高度近视的一种晶状体屈光手术方式,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在早期因受到手术条件的限制,其术后并发症较多引起诸多争议性[1]。当前随着科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超声乳化技术得到提升,人工晶状体设计也日趋完善,当前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的屈光手术治疗办法被广泛应用[2]。在熟练操作超声乳化技术基础之上,对高度近视患者采取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现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高度近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5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对照组有男32例,女23例,年龄37~61岁,年龄区间(43.73±5.26)岁,39例为双眼高度近视,16例为单眼高度近视。观察组有男30例,女25例,年龄35~62岁,年龄区间(44.83±4.97)岁,36例为双眼高度近视,19例为单眼高度近视。此次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于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较趋于平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于术前l天和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手术方式如后:1)先对患者实施散瞳,瞳孔扩散之后的直径应符合手术标准。2)给予患者表面麻醉,于患者角膜边缘作小切口。3)对患者眼球前房内注入适量粘弹剂,对眼球实施撕囊处理。4)取出晶状体核,在眼球后房部位注入适量粘弹剂。5)扩大大手术切口,长度保持在6.5mm内,采用镊子将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球内。6)仔细观察人工晶体是否存在偏位情况,若有偏位进行适当调节,放置于正位。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于术前l天和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手术方式如后:1)表面麻醉后在患者角膜边缘处作小切口约3mm。2)在患者眼球前房内注入适量粘弹剂,对眼球实施连续环形撕囊处理。3)采取低压吸除法吸出晶状体核,用 I/A手柄式超乳注吸器吸出晶状体皮质。4)将后囊膜给予抛光处理,将屈光性人工晶体采用人工晶体推注器植入患者眼球当中。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与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包括黄斑囊样水肿、晶状体脱落、后囊破裂。

1.4疗效判定

结合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患者眼部无不适症状,且白天与夜间视力恢复良好视为显效;术后患者眼部有轻微不适感,白天视力较好,夜间视力一般;术后患者眼部疼痛,且视力未有任何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系统软件,百分率(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行卡方(X2);(5dcbfe217a0aa_html_31ea455260f00b1.gif ±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P<0.05表明差异显著性。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实施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则为76.4%,差异具有显著性,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4(61.8)

19(34.5)

2(4.44)

53(96.4)

对照组

17(30.9)

25(45.5)

13(23.6)

42(76.4)

x2

7.7193

P

0.0054

2.2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疾病复发率为5.45%,对照组则分别为32.7%、34.5%,差异具有显著性,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并发症发生率

复发率

黄斑囊样水肿

晶状体脱落

后囊破裂

总发生率

观察组

0(0.00)

2(3.63)

2(3.63)

4(7.27)

3(5.45)

对照组

6(10.9)

5(9.09)

7(12.7)

18(32.7)

19(35.5)

x2

9.6023

12.784

P

0.0019

0.0003

讨论

高度近视眼造成的原因是因玻璃体液化、后脱离,视网膜延伸、发生牵拉以及变性等因素导致,相比起正常眼部来讲,其存在显著的视网膜脱离倾向[3];早期的屈光性晶体置换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因受到囊外摘除术式、设施设置以及人工晶体材料的局限,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发生几率较高而存在诸多争议。当前现代超声乳化手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材料也不断创新改进,现代屈光性透明晶状体摘除与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具有手术切口较小,前房密闭性能更佳;术中粘弹剂和灌注液保持持续性、平稳的保持一定的前房深度;手术操作时在密闭的灌注抽吸系统引导下完成晶状体核乳化、皮质吸取过程,保持完整的后囊膜,并且良好的维持玻璃体、晶体正常界面,可有效降低玻璃体前移、发生运动等,有效降低了视网膜脱离发生几率,相关报告曾指出[4],术后视网膜脱离率已经降低至<1%,该手术方式具有较高安全性。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且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的患者。黄斑囊样水肿是影响术后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此次研究对患者术前ldt和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减少患者术后发生黄斑囊样水肿的风险性,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未出现黄斑水肿的情况[5]。研究结果显示,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的患者。分析原因在于:采取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方式比起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方式来讲,在手术中采取超声乳化的方式用时更短,且属于密闭性操作,降低术中角膜内皮组织细胞丢失,更好的维持原有晶状体后囊膜的完整性,减少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了手术风险性。

综上所述,治疗高度近视采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提升患者眼睛屈光度,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可大临床中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杨云,刘亚东.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J].临床医学,2019,39(01):60-62.

[2]张景尚,万修华.后巩膜加固材料在高度近视眼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1):59-62.

[3]王翔,赵泽明,李桂珍.玻璃体切除术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悬韧带及囊袋的变迁[J].眼科学报,2018,33(04):242-247.

[4]杨光斌,陈扬华,周雄,谢富彬.Stone Cone TM镍钛合金封堵器辅助下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54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8,18(11):1665-1667+1670.

[5]邢怡桥,周晶,李拓.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91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