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

谢慰

岳阳市中医院推拿科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法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小儿便秘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平均为3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法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4.44%、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56%、3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法的应用,可提高小儿便秘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小儿便秘;临床疗效

小儿便秘,为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主要因排便规律改变诱发,通常分为功能性便秘及器质性便秘两类,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便异常、腹胀、腹痛等[1]。考虑到患儿病情的改善,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案。本次重点分析评价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一共纳入我院收治的小儿便秘患儿72例,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均符合临床有关“小儿便秘”的诊断标准[2],且均由家属(监护人)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平均为3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4个月-7岁,年龄均值为(4.2±0.3)岁;病程为2-14d,平均病程为(6.7±0.3)d。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在6个月-7岁,年龄均值为(4.3±0.2)岁;病程为2-14d,平均病程为(6.5±0.2)d。在一般资料方面,2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本次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即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1岁,每天清晨空腹口服5ml;>1岁,每天清晨空腹口服5-10ml;同时使用金双歧片,<6个月,每次1片(0.6g/片),2次/d;6个月-1岁,每次2片,2次/d;>1岁,每次3片,2次/d。

观察组:本次观察组患儿采取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法治疗,其中捏脊2遍,双侧足三里按揉100次,腹部按摩20遍,分推七节骨50遍,丹田按揉20遍;然后针对实证患儿,以泻法为主,足三里2次/秒,腹部按摩1次/秒,七节骨推法1次/秒,丹田按揉2次/秒;针对虚证患儿,以补法为主,足三里点按0.5次/秒,腹部按摩0.25次/秒,七节骨推法1次/3秒,丹田按揉0.5次/秒。

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然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三级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便质恢复正常,排便间隔时间恢复正常,无恶心呕吐及纳差等症状出现[3];②有效:便质有所好转,排便间隔时间有所缩短,相关症状有所好转;③无效:均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此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4.44%、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11.368,P<0.05)。见表1:

表1·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6

28(77.78)

6(16.67)

2(5.56)

*94.44

对照组

36

16(44.44)

10(27.78)

9(25.00)

75.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36例患儿,睡眠欠佳1例、食欲减退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56%;对照组36例患儿,睡眠欠佳4例、食欲减退3例、恶心呕吐3例、腹胀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

2=9.259,P<0.05)。

3.讨论

便秘,是儿科常见疾病,和小儿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小儿便秘若不及时医治,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消化系统,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童年心理健康。因此,从便秘患儿的身心健康角度考虑,需给予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案。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重点提到小儿推拿手法的应用,但以往临床表明传统的小儿推拿手法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缺乏针对性,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整体疗效不高;而对于本次提到的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方法来说,将患儿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并结合患儿的年龄,合理补泻,能够有效得到促进排便的作用。国内有学者表示,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在治疗小儿便秘过程中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总有效率可高达90.00%以上;此次研究结果与之较为相似[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的对照组的75.00%;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从中可知,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治疗方法具备实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法的应用,可提高小儿便秘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英,郭建光,李晓霞.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07-109.

[2]朱坤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53-54.

[3]方雪婷,许丽.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4):136-138.

[4]尤卓,关睿谦,塔娜,周泉宇,崔健昆.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6,33(0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