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彭小燕

沅陵县中医医院 419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70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中医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方案,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脑梗死;风痰上扰证;眩晕;应用效果

脑梗死发展至急性期后,容易出现风痰上扰证、痰蒙清窍证、元气败脱证等一系列后遗症,并伴有头痛、眩晕、四肢瘫软、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等典型症状[1-2]。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次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70例,并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分得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58.97±3.34)岁,病程2~21周,平均(3.75±1.34)周。研究组分得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5岁,平均(59.03±3.41)岁,病程3~21周,平均(3.64±1.52)周。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展比较,未发现对比差异,P>0.05。

1.2 方法

就诊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定期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情况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眩晕等症状的发作次数、时间、程度[3]。若出现眩晕加重、血压持续上升、视物模糊等反应时,需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患者实施救助。②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眩晕发生的原因、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防止焦躁、烦闷等不良情绪的发生。③生活护理:眩晕发作时,叮嘱患者卧床静养,同时要抬高患者头部,使其偏向床侧,便于呕吐。做好病房内卫生,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还要开窗通风,流通空气,调整光线[4]。④穴位按摩:分别取风池、曲池、百会、内关、太阳等穴位,予以按压,每日4次,每次30分钟。此外,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酌情实施中药熏洗、穴位敷贴、耳穴埋豆、针灸治疗等中医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借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别从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状况越好。

(2)临床应用效果判定:显效:症状消失,患者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症状显著改善,但偶有眩晕感;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且无法正常生活及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生活质量评分使用5dcbfe782f6f9_html_7e6a9e15730fd0c4.gif 表示,t检验;临床应用效果使用%表示,X2检验。如P<0.05,说明本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5dcbfe782f6f9_html_e4bf92bb87fa9677.gif ,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状态

社会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5

52.41±6.54

74.02±9.65

40.12±5.49

59.49±8.15

46.49±9.45

68.34±6.48

对照组

35

52.74±6.84

66.83±8.72

40.23±5.38

50.86±7.67

46.81±9.56

58.73±6.92

t

--

0.206

3.270

0.084

4.561

0.140

5.996

P

--

0.837

0.001

0.932

0.000

0.888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研究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35

27(77.14%)

6(17.14%)

2(5.71%)

33(94.29%)

对照组

35

12(34.29%)

14(40.00%)

9(25.71%)

26(74.29%)

X2

--

--

--

--

5.285

P

--

--

--

--

0.021

3 讨论

脑梗死属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该病具有病情危重、发展迅疾、致残率高等特点,患病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生存安全产生严重威胁[5]。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需对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实施必要的临床护理。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研究说明,相比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为显著。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适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程度,还能自我调节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免降低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生活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为其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此外,根据患者状况,酌情实施按摩、针灸、穴位敷贴等中医护理方案,有助于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方案,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占鹏,李柱,倪进军,等.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19,40(02):185-187+191.

[2]沈永红,姚蓉,章月琴,等.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3):2121-2124.

[3]李野,勾洋,王颖.优化式急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6):2955-2957.

[4]陈振翼,方邦江,刘月,等.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与NIHSS评分时相性演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7):1129-1133.

[5]王桂倩,章轶立,张寅,等.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首发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提取及证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5):2198-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