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高晓红、许文婷、刘如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塞患者入组,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日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脑梗塞作为中老年好发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预后效果较高,治疗后多遗留后遗症,仅有10%左右患者可顺利出院。为了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预后效果,实施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病情控制,生活质量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1]。康复锻炼模式一直受到临床所关注,但对于康复护理的开展时间仍有所争议。为了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选择6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塞患者入组,入选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均已确诊为脑梗塞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神志清醒,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16,平均年龄为(61.58±2.68)岁;观察组33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14,平均年龄为(61.17±3.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研究已排除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患者,排除肺部感染、严重心肺不全者。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用药指导、输液、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日康复护理,如下详述: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存在行动不便、肢体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由于突然从正常人群变成行动障碍人员,使得患者清醒后难以接受身份改变,易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负面情绪,多数患者也会拒绝治疗[2]。因此,护士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到脑梗塞发病后仍存在治愈可能,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建立成功治疗的信心。护士也应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可多花时间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来自家庭的关怀与鼓励。

体位护理

患者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护士在患者卧床期间应开展体位指导,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避免患者出现伸肌痉挛、典型屈肌等表现。若患者处于仰卧位时,应指导患者肩部向上提并前挺,使上肢保持自然伸直状态,且手指半屈握空拳。必要时可用一定高度的软枕将患肢垫起。患者取侧卧位时,应轻拉患者避免受到挤压,预防压疮发生,指导患者外旋前壁,掌心向上,侧位可使患侧的感觉输入加大,对患者患肢反应具有刺激作用。因此,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减少仰卧位。

肢体与语言功能康复锻炼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护士可协助患者开展早日康复训练,包括床上被动训练与主动活动,根据患者的作息时间进行四肢活动,每次30min,每日1~2次,待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后可进行床边移动练习。针对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可开展语言康复训练,训练从单字发音逐渐过渡到词语、短句,同时可通过音乐等方式辅助患者进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嘱咐患者多与家属进行沟通,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观察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佳[3];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佳[4]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用(5dce9febee896_html_56c135584e39dc16.gif )描述,P值<0.05时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大幅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 两组患者HINSSADL评分比较(5dce9febee896_html_56c135584e39dc16.gif,分

分组

n

HINSS评分

ADL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3

25.09±3.17

20.67±2.81

42.68±3.67

59.67±3.18

观察组

33

26.57±4.69

12.69±3.67

43.68±2.97

72.67±4.69

t

1.5018

9.9176

1.2167

13.1792

P

>0.05

<0.05

>0.05

<0.05

    讨论

    脑梗塞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因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的语言功能与运动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出现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表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经济负担。脑梗塞患者发病前3个月是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也是临床康复护理开展的最佳时期。据相关研究提示[5],脑梗塞患者治疗1~2周后开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运用,使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大幅提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早期康复护理作为脑梗塞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运动能力与语言功能改善,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

    参考文献:

    郝兴双.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8,v.37(13):147-149.

    董宁,孙梅,高佼,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2):115.

    崔丽琴.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6):163-164.

    滕金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34).

    唐雅琦.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 v.25;No.469(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