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病?怀疑得了职业病怎么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什么是职业病?怀疑得了职业病怎么办?

张渝

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东汽医院) 618000

社会的运转需要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但是每个行业都有不一样的特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安全一辈子,尤其是对于那些职业病风险高的劳动者,其生命健康随时受到严重的威胁。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病?为什么会得职业病?个人如何防护职业病?怀疑有职业病怎么办?本文将与大家一起探讨。

1、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经济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与放射性物质、粉尘、有毒物质及其他有害因素相接触而导致的疾病。职业病的判定往往需要满足4个条件:①患病者为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经济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②患病时间在进行与职业活动有关的过程中发生的;③患者的原因主要为接触放射性物质、粉尘、有毒物质及其他有害因素等;④患病的种类与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10大类职业病相符合。其中10大类职业病包括职业性皮肤病(如刺激性皮炎、痤疮、光毒性皮炎等)、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矽肺、煤工尘肺等)、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如牙酸蚀病、噪声聋、铬鼻病等)、职业性眼病(电光性眼炎、化学性眼部灼伤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放射性甲状腺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等)、职业性化学中毒(氨中毒、铅中毒、汞中毒等)、职业性肿瘤(苯引起的暴雪把、石棉引起的肺癌、煤焦油导致的皮肤癌等)、职业性传染病(艾滋病、布鲁氏菌病、炭疽等)、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高原病、中暑、冻伤等)、其他职业病(滑囊炎、金属烟热等),可参考下图。

5dcfbbacbfca9_html_2edf74ea551a2313.jpg

2、为什么会得职业病?

(1)劳动者从事的岗位属于有害作业的工种,故其不可避免会接触有害因素;

(2)职业病的发生往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故劳动者长时间工作有可能会引发职业病;

(3)劳动者缺乏工作安全意识,且对自身防护的相关知识也不了解,甚至违规操作,增加生产、运输、使用中的意外事件发生风险;

(4)若劳动者在高浓度、大量频繁接触有害因素的环境下工作,极易引起急性职业病;但若在较低浓度有害因素环境中工作,长期接触才有可能导致慢性职业病;

(5)职业病的发生也与劳动者隔日敏感性密切相关。

3、个人如何防护职业病?

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有害物质,如化学物、烟尘、紫外线等,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途径侵入到机体而致病,故劳动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正确应用工作场所已配备完善的排毒、通风系统,尽量降低工作环境中空气含有有害物质的浓度;

(2)认真学习并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具,保持其完好与洁净;

(3)劳动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物,勤洗手,而且在工作场所内不吸烟、不进食等;

(4)劳动者需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并定期检查、维护工作中使用的设备,使其始终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同时还需要准确掌握各种工作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充分了解其工作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5)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包括意外事件紧急处理技巧等,同时多了解急性职业病的相关救治知识,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6)定期接受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体检与一般健康体检不同,其由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经济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所组织,且负责承担检查费用,目的主要在于职业病筛查、疑似职业病鉴定诊断以及筛查职业禁忌症等。而一般健康体检由个体自发组织,费用自付,主要目的是了解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健康隐患或相关疾病线索等。

4、怀疑得了职业病怎么办?

若劳动者怀疑自己患有职业病,劳动者可在户籍所在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其常住地,并获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详细的、准确的职业病诊断。一旦确诊为患有职业病,用人单位需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接收到申报后的政府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理。与此同时,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或者是残疾、丧失劳动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均可依据国家相关工伤保险的规定获得补偿。

5、临床医生如何诊断职业病?

(1)首先,职业病专科医生需了解患者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时间、所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的种类及浓度、工作环境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具使用以及同工作热情健康检查状况等;

(2)其次,职业病专科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各项与疑似职业病有关的医学检查,包括脏器组织的功能指标、体内毒物分析情况等,并结合上述病史采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疑似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3)最后,医师需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对疑似病进行明确的诊断。

此外,若在职业病的鉴定诊断中,用人单位无法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报告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可根据劳动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职业史、职业病发生有害因素接触史、以及劳动者的自述、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报告来进行职业病的鉴定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