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陈云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浙江 临海 ) 317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液体复苏,给予实验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后期死亡率、急性呼吸综合征窘迫症发生机率(ARDS)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机率(MODS)。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PLT、红细胞压积、后期死亡率、ARDS、MODS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上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严重多发伤

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指通过补液调整患者的血压,这种治疗方法不会扰乱患者的内环境以及代偿机制,还可以保证脑、肾等器官的血液供应1】。现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液体复苏,给予实验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以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对研究流程、研究目的有所了解,且表示自愿参与本研究。

实验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7.39±2.48)岁。急诊时间0.5~4小时,平均就诊时间(1.64±1.13)小时。

对照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7.41±2.46)岁。急诊时间0.5~4小时,平均就诊时间(1.68±1.11)小时。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间的P值均大于0.05,这就说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患者的基本资料不会影响本次实验结果,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在接诊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监测、吸氧、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血浆以及平衡液,使收缩压大于90mmHg,给予实验组患者浓度为7.5%d氯化钠及血浆,使患者的收缩压在60至70mmHg之间,控制输液的速度,然后开启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各项辅助检查,为患者进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

1.3观察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后期死亡率、急性呼吸综合征窘迫症发生机率(ARDS)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机率(MODS)。

1.4数据处理

5dd22aaea24fc_html_edcd9e69db07efdc.gif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等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性别比例、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平均年龄、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t检验,使用()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复苏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PLT、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5dd22aaea24fc_html_edcd9e69db07efdc.gif 表1两组患者复苏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组别

PT(s)

血乳酸(mmol/L)

PLT(×109

红细胞积压

实验组(n=30)

16.43±2.14*

2.95±1.18*

105±17*

0.225±0.041*

对照组(n=30)

10.76±1.33

2.01±1.03

144±22

0.441±0.01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死亡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后期死亡率、ARDS、MODS明显低于与对照组,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死亡率的比较[n/%]

组别

死亡率

ARDS

MODS

实验组(n=30)

3(10%)*

5(16.67%)*

5(16.67%)*

对照组(n=30)

10(33.33%)

12(40%)

14(46.6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导致缺血性休克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给予快速补充大量血容量,但是,有研究表明,在早期输入大量的液体,会使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这主要是由于补液过度稀释了患者的血液,使凝血块脱落或者较难形成凝血块,患者出血情况加重,因此,死亡率有所升高2】。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补液时,严格控制补液量以及补液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稳定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保证重要器官的基本血液供应,使内环境以及代偿机制稳定3】

本文中,实验组患者的后期死亡率、ARDS、MODS明显低于与对照组,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缺血损伤有所关联,患者缺血损伤,会破坏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增加了内毒素、肠道细菌进入血液的机率,增大患者组织损伤的范围。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PLT、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导致缺血性失血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实践操作中,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各项检查结果给予相对应的治疗,对输液速度以及输液量进行深入探究,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邱可文,谭河娟,林本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13):74-76.

[2]罗小波,马远征,王爱民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40-42.

[3]边慧敏,王虹虹,曾红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刊,2013,48(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