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 温胆汤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加减 温胆汤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分析

李柏林

河南省 杞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河南杞县 475200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温胆汤在治疗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为其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把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加减温胆汤口服,每次200ml,每日早晚2次;对照组27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血塞通滴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疗程均4周,进行比较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质量指数判定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质量指数等指标情况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结果是否有差异性。结果:1.总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比较:治疗组8周后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说明加减温胆汤对治疗脑梗死有比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证明加减温胆汤对脑梗死的恢复有利,同时能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温胆汤;脑梗死

脑梗死的发病急骤,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是威胁人们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脑梗死治疗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大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化痰中医药可有效改善脑微循环和改善脑细胞代谢, 同时有降低血黏度、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我院神经内科从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加减温胆汤治疗脑梗死患者27例,与西医基础治疗和血塞通滴丸治疗做对照,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在报告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27例中40~50岁6例,51~60岁15例,61~70岁3例,71岁以上3例;男18例,女9例;病程24小时内11例,1~15天8例,15天~1个月4例, 1个月~2个月4例;l级肌力3例, II级肌力6例, III级肌力10例, IV级肌力8例。对照组27例中40~50岁5例,51~60岁16例,61~70岁4例,71岁以上2例;男16例,女11例;病程24小时内9例,1~15天11例, 15天~1个月3例,1个月~2个月4例;I级肌力2例, III级肌力8例, III级肌力13例, VI级肌力4例。

1.2 入选病例 中医学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5 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神经病学》第2 版[3]有关脑梗死诊断标准制定。

1.3 方法 治疗组27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加减温胆汤(药物组成:法半夏、橘皮、甘草、石菖蒲、竹茹、枳壳、丹参、黄芪、天竺黄)口服,每日早、晚2次,每次200ml;对照组27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血塞通滴丸口服,每日3次, 每次10丸,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

1.5 统计学处理 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0~45分)》和《患者生活能力(0~7级)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2.2 疗效比较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7 4(14.81) 18(66.67) 5(18.52) 21(81.48)

对照组 27 2(7.40) 15(55.56) 10(37.04) 17(62.96)

注:p<0.05

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7 21.12+7.03 13.34+4.18

治疗组 27 22.38+6.35 8.46+3.56

注:p<0.05

2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7 59.63+13.64 76.82+17.51

治疗组 27 58.57+14.89 89.06+16.32

注:p<0.05

2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

脑梗死多属本虚标实,因饮食不节,痰热瘀阻,肝阳上扰清窍,痰瘀阻络,血脉不通所致,属中医“中风”范畴,神志清楚的为中风中经络,其主要病机是痰浊内闭[4]。《兰室秘藏》云:“中风为百病之长,乃气血闭而不行,此最重痰。”《张氏医通》云:“凡瘫痪,愈疽,半身不遂等症,皆伏痰留滞而然,不祛痰邪,病何由愈。”加减温胆汤方中黄芪益气行血,丹参化瘀活血,法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橘皮化痰除湿,枳壳行气消痰通络,天竺黄、竹茹清热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益气通络、化痰祛瘀的功效,故对中风中经络有比较好的疗效。另经试验证实:气虚及痰浊瘀阻其全血粘稠度增高[5]。化痰法可以显著地增加血液的流动性, 降低其粘滞性, 具有稀释血液, 降低浓稠度的作用, 从而改善血液的流动状态[6]。黄芪可减少血栓形成, 扩张血管,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丹参可扩张血管, 加快血流流动速度,消除瘀滞, 降低全血粘度。竹茹、陈皮有祛痰、抗炎、改善心脏供血等作用,并可直接扩张血管降血压[7]。故加减温胆汤可以治疗脑梗死, 并且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韦桂梅,陈华振,郭丽泉,赵俊芳. 温胆汤加减对脑梗死急性期HCY、FIB、CRP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4,07:1264-126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吴江. 神经病学[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8-166.

[4]李海英,李海敏,樊鹏.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J].河北中医,2007,29( 4) : 327-328

[5]辛文佳. 加味温胆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型中风)54例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6]潘晓鸣.温胆汤对脑梗塞急性期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医药通报,2013,05:47-49

[7]梁学清,李丹丹,黄忠威.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2):154-156.

作者简介:李柏林(男,19674月出生),河南省杞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