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社会支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探讨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社会支持

李盈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肿瘤三区 4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社会支持。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4例肿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7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社会支持,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0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2%,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不但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程度,更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社会支持

肿瘤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痛楚,不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面对肿瘤疾病,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负面情绪会使患者陷入低迷状态,降低其依从性,难以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得护理效果受影响,因而,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对肿瘤患者来说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1]。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4例肿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7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4:33,年龄都处于21-56岁之间,平均为(42.3±3.2)岁;研究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6:35,年龄都处于22-58岁之间,平均为(46.4±3.6)岁。一般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健康宣教等。

1.2.2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具体措施为(1)甄别患者的心理特征:怀疑否定阶段,患者面对自身的疾病难以相信,会产生怀疑,内心烦躁,反复检查以核实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愤怒发泄阶段,患者难以接受确诊事实,悲痛之余又容易产生恐惧和愤怒,惴惴不安,情绪不稳,易发火;悲观抑郁阶段,患者内心极度不安,害怕面对亲人,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情绪悲观,甚至患上抑郁症;绝望濒死阶段,患者彻底丧失治疗信念,心理产生极度的绝望之感,产生自杀倾向。(2)开展心理护理:入院后,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明确患者的情感诉求,多关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态度,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分享战胜肿瘤的病例,帮助患者建立起信心[2]。采取听音乐、举办文体活动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其对肿瘤的恐惧感。(3)争取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家属协助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多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增加亲戚、朋友、同事的探望频率,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感;争取社会康复机构的帮助,特别是针对经济困难患者,要争取社会爱心捐赠,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助患者度过难关[3]

1.3观察指标

1.3.1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总体满意度。

1.3.2采用焦虑(SAS)、抑郁(SDS) 自评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情况,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由SPSS19.0软件分析、整理,描述定量资料用(5dd24fef67996_html_d8047ff2c0d5ce1f.gif ±s),检验用t值;检验定数资料用x2,描述用百分比(%),当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的总体满意度

参照组患者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的例数比为37:22:8,总体满意度为88.06%(59/67);研究组患者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的例数比为47:17:3,总体满意度为95.52%(64/67)。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2.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n,(5dd24fef67996_html_d8047ff2c0d5ce1f.gif ±s)]

组别

例数

焦虑(分)

抑郁(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67

51.2±1.4

48.3±2.4

55.4±2.6

47.2±2.6

研究组

67

51.6±3.2

36.9±2.7

55.1±2.5

38.2±1.7

T

/

0.937

25.831

0.681

23.715

P

/

0.350

0.000

0.497

0.000

3讨论

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抵抗力下降、提问反复升高、食欲下降且全身无力、伤口愈合时间延长。肿瘤治疗多采用放疗方法,利用射线将肿瘤细胞杀死。尽管放疗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射线的特异性与选择性不强,容易伤害正常细胞,从而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4]。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社会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心态良好,免疫力与抵抗力也就随之加强,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同时,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就能提高依从性,有效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0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2%,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肿瘤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其不良心理,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能够结合多方力量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辅助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敏, 李佳昕, 张铭光,等.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0):48-50.

[2]陈佩霞, 吴丽莹, 徐英华. 阶段性心理护理改善肝胆外科手术病人负性情绪及社会支持度的效果[J]. 全科护理, 2016, 14(32):3392-3394.

[3]陆晓霞. 阶段性心理护理对车祸伤所致骨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社会支持度的改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11):819-823.

[4]罗春云, 冯养球, 黄仍心.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基层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3):3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