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程田海

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 224500

【摘要】目的:探究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3例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观察其术后效果,并与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的粘连性肠梗阻41例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为6.9%,对照组为21.9%,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粘连性肠梗阻;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small intestine built-in pip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arrangement adhesion ileus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selection of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4 were 43 patients with adhesion ileus gives small intestine built-in pip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arrangement of patient data, observe the postoperative effect, and with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January 2010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f intestinal adhesion release for the data of 41 patient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nal exhaust,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with anal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reatment group complications was 6.9%, control group was 21.9%, the treatment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small intestine built-in pip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arrangement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effect is exact, low complication rates.

Key Wordssmall intestine built-in tube intestinal arrangement;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length of time; The anus exhaust time; The curative effect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腹腔内肠粘连致使内容物不能穿过肠道而产生的排便困难、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1]。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高,无年龄、性别限制,发病以小肠粘连居多,病症严重者不能及时甚至可导致病患死亡。本次研究中,笔者给予我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同时选取我院收取的采用常规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效果比对,发现其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黏连性肠梗阻患者43例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设置为治疗组,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7-69岁,中位年龄44±3.7岁。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的黏连性肠梗阻41例患者资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5-73岁,中位年龄49±3.4岁。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

对照组(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从右侧经腹直肌做切口,对患者梗阻部位进行探查,之后进行肠粘连松解术,将伤口缝合。

治疗组(内置管肠排列术):从患者左侧腹直肌或者右侧做切口。首先对粘连的肠管进行锐性或者钝性分离,之后再十二指肠悬韧带18cm左右将一荷包缝线放置于系膜缘空肠壁上,直径约为1.5cm,根据顺序将肠内置管放好,再于阑尾根部穿出,之后进行双层荷包缝合固定。在空肠肠排列管引出处进行8cm的隧道式包埋,之后从腹壁引出,在壁层腹膜引出处将肠管与腹壁进行固定,之后再将肠道依据顺序送回腹腔,置引流管,术毕。

1.3疗效对比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参与的病患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5dd26486d69d2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以及住院时间比较(5dd26486d69d2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S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

治疗组

43

24.6±2.8

6.5±1.6

对照组

41

45.7±3.4

11.8±2.7

2.2 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组43例患者中术后有1例肠瘘,占2.3%,2例切口感染4.7%,并发症发病率为6.9%;对照组41例患者中有3例切口感染,占7.3%,腹腔囊肿1例,占2.4%,肠瘘2例,占4.9%,再次梗阻3例,占7.3%,并发症发病率为21.9%。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将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随着腹部手术的增多而呈上升趋势。目前相关研究认为其与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特异性。而从生理学角度,其属于一种自然生理过程,属于一种机体为了修复术后创伤而出现的预防炎症的防御性反应。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是利用内置导管的弹性作用使肠襻形成大幅度半环状,避免形成锐角,且手术中对原有粘连创面以及小肠浆膜层的分离会导致手术后肠袢粘连固定,这就可以避免再次发生梗阻[2]。而肠管内导管的支撑作用则能够有效将肠道阻力及张力减少,从而对肠瘘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3]。本次研究中,实施内置管肠排列术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常规手术的患者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6.9%,主要为切口感染和肠瘘,而对照组发生率为21.9%,主要为切口感染、肠瘘、再次梗阻以及腹腔囊肿,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将其发生类别对比之下可发现,内置管肠排列术与研究报道相一致,可以避免再次梗阻。从临床报道以及本次研究,笔者总结,内置管肠排列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4-5]:第一,手术的实施借助小肠来支撑肠管,这就可以使得肠管的排列整齐、有序;第二,此术式的适应症较为广泛,对不同类型的肠粘连均适用;第三,不会对患者的肠壁血管造成损害,不容易导致成角的致密粘连,均可以降低肠绞窄的发生,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第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第五,操作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手术时间段,并发症少。总而言之,内置管肠排列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永旺.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2,01(9):1276-1278.

[2]郭建伟.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21):42-43.

[3]李国庆,任金祥,王旺河,等.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34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2):1228-1229.

[4]李鹏,童仕伦.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6例疗效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2011,25(4):290-292

[5]赵伟.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2):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