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生化联合血常规检查在慢性乙肝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血生化联合血常规检查在慢性乙肝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肖珊珊 赵彩珠 董晓阳

永春县医院检验科 福建 泉州 362600

摘要目的:分析血生化联合血常规检查在慢性乙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肝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60例于我院行正常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二者均行血生化联合血常规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WBC、PLT和NEU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Y水平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观察组ALB、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ALT、AST和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诊断中采用血生化联合血常规检查可提高临床早期诊断准确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血生化;血常规;慢性乙肝;诊断

慢性乙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起病隐匿和病程迁延的特点,早期以恶心、腹胀和乏力以及肝区疼痛为特征,若病情严重可表现脾大、肝掌和持续异常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血常规是既往临床检查慢性乙肝的常用指标,但实践发现单独使用血常规检查无法保证其准确性,而近期有学者发现,在血常规的基础上联合血生化可提高临床早期判定准确性[1]。为此,本次研究纳入6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二者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60例慢性乙肝患者,其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3.15±2.74)岁;对照组为60例正常体检的健康者,包括男30例,女30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3.22±2.6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血生化和血常规进行检查,具体方法为如下:血生化检查方法:仪器选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和质控品均为同一企业提供,检查过程中根据相关说明书严格执行,而质控品的检查需要及时调整在合理范围内。血常规:采用Sysmex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Xn-1000),质控物、试剂盒和校准品等采用统一试剂,检测过程同样遵循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

提前1d叮嘱患者检查前禁食禁饮,并于次日晨时取其空腹静脉血2ml,以离心机常规离心,转数设置为1500r/min,离心时间在15min,待血清分离后取其上清液置入抗凝管,留置待检。血常规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和淋巴细胞计数(LY)等。而血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以及总胆红素(TBil)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常规指标分析

观察组WBC、PLT和NEU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Y水平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见表1。

1:血常规指标变化对比(`x±s

组别

n

WBC(×109/L)

PLT(×109/L)

NEUT(%)

LY(%)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60

60

-

-

5.11±1.21

7.56±1.58

9.536

0.000

102.06±57.06

172.46±61.05

6.526

0.000

63.06±11.25

68.05±11.75

2.376

0.019

38.76±6.54

30.24±6.18

7.335

0.000

2.2两组血生化指标分析

观察组ALB、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ALT、AST和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血生化指标变化对比(`x±s

组别

n

ALB(g/L)

ALT(U/L)

AST(U/L)

A/G(%)

TBil(μmol/L)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60

60

-

-

40.15±1.76

47.11±2.93

15.773

0.000

112.06±42.15

30.03±18.42

13.813

0.000

61.03±4.25

43.26±3.75

24.285

0.000

1.07±0.02

1.71±0.32

15.462

0.000

25.48±5.61

14.17±5.15

11.504

0.000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其潜伏期在6周~6个月,潜伏期内气症状不显,临床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进而延误患者治疗,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慢性乙肝发生的主要因素。此外,临床还发现,宿主、环境等因素和其发生有重要联系。血常规和血生化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二者在慢性乙肝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展开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经血常规检查,慢性乙肝患者其WBC、PLT和NEU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受检者,而LY水平则高于健康受检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白细胞是人体最为常见的免疫细胞,当机体诱发慢性乙肝后,会对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损害,进而降低和减少血液中各细胞含量[2]。一般情况下,白细胞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以及病毒感染、骨髓抑制等有极大的关系。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均是如此,其发生和病毒性感染等有极大的关系。但淋巴细胞作为白细胞的一种,是机体主要免疫功能的执行者,当其数量增多则表示机体感染较为严重,需要血液生成淋巴细胞对其进行抑制。由此可见,血常规检查看,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其血液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次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ALB、A/G水平低于健康组且ALT、AST和TBil水平高于正常组。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ALT是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其含量变化可直接显示肝功能是否存在病变[3]。一般情况下,当心肌细胞或肝功能受损时,血液中各类酶的释放会增加ALT含量。既往研究发现,ALT和TBil反复或持续升高会导致AST异常升高。为此,可以判定上述三种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ALB是机体中最常见的蛋白质,当肝脏受损或遭受病变,会导致白蛋白的运输和合成出现异常,进而减少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此外,肝硬化也会减少白蛋白的合成,而正常人群因为肝功能正常,进而其白蛋白水平稳定在特定范围[4]。这也是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者之间的重要差别之一。由上述结果可知,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指标变化对于早期判定肝功能受损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血生化和血常规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慢性乙肝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杨进山, 王宏旭. 多项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 21(8):1364-1366.

[2]刘旭. 自身抗体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19):21-23.

[3]王述莲, 呼建民, 何光伦,等.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7, 24(1):4-7.

[4]朱艳华. 分析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