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韦美桂

东兰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广西 河池 547400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医院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6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设为研究组,另外的46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原因以及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中有着更好的应用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现象更少,应该被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颅脑损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颅脑损伤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来维持生命,如果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非计划性拔管是因为某些意外原因或者是患者认为的拔去气管插管,而并没有经过医生的同意,这样很容易导致患者窒息死亡。但是气管插管属于外来性刺激,如果护理人员不注意,患者很可能因为不舒适产生非计划性拔管现象,出现护理事故。为了防止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现象发生,本次研究引入了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比分析其与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医院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6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设为研究组,另外的46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86±3.71)岁。研究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8.76±4.03)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医学知识讲解,提高患者的防患意识,并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由于颅脑损伤病情严重,患者在清醒后会有比较严重的负面情绪,并且气管插管带来的不适也会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交流沟通,积极帮助患者,尽可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负面情绪对于治疗的干扰。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气管插管的重要性,防治患者自行拔管。护理人员还可以告知患者过往的治愈案例,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更好的接受之后的治疗。(2)气管插管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每天检查导管的固定程度,对于松动的导管及时固定。气管插管和气囊管一定要分开,防止患者咬破气囊漏气[2]。对于部分躁动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适当的进行约束,防止患者因为躁动拔掉导管,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经鼻气管插管是比较良好的方式,因为这种插管方式不但容易固定,还会方便护理,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尽量选择这种方式,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3)加强巡视。上午的11点到下午2点,以及傍晚的6点到8点,非计划性拔管现象发生情况较多,主要原因还是这两个时间点正是护理人员需要吃饭休息,以及交接班的过程。因此,在这两段时间内,一定要加强病房的巡视。首先,需要护理人员提高注意力,在这两段时间内有效完成自身的工作,尽可能仔细的检查导管的固定以及漏气问题。一旦发现狂躁患者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立刻使用约束带进行制止,如果效果不明显,则遵循医嘱给予患者适量的镇定剂,减少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现象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记录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非计划性拔管原因

两组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有12例,其中患者自行拔管情况占比最高,有6例,占到50%,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意外情况导致非计划性拔管,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原因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

例数

占比

患者自行拔管

6

50.0%

患者翻身导致脱落

3

25.0%

咳嗽、打喷嚏等脱落

2

16.7%

导管固定不牢

1

8.3%

2.2非计划性拔管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资料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性拔管率

研究组

46

3(6.5)

对照组

46

9(19.6)

X2

/

7.562

P

/

0.006

3讨论

气管插管属于外来性刺激,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但是病情严重的患者又需要气管插管来维持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现象,患者的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会产生恶心感,在加上气管插管的刺激,会让患者更加的不适,很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因此,在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一定要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发生。首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述气管插管的重要性,让患者提升意识。其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于导管的维护,对于部分躁动患者,要给予一定的镇定措施,尽量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现象发生。本次研究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自行拔管,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意外脱落现象。研究组在引入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后,研究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预防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红. 防范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综合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09):846-847.

[2]王宝丽. 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6):95-96.

[3]孙春霞,葛东明,丁涟沭,王爱凤,王正梅,林征. 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9):3248-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