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观察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杨丽娟 任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护理管理中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新生儿计160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风险护理对照组(n=80)与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实验组(n=8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可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馈控制;新生儿;护理风险

新生儿由于认知功能、器官功能等并未发育成熟,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存较多的风险,而由于新生儿普遍受到家庭的密切关注,所以其在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护患纠纷,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对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有效控制[1]。为探究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接收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采用常规风险护理方案与并行基于前馈控制的风险管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新生儿计160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风险护理对照组(n=80)与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实验组(n=80)。对照组新生儿中包括男47例,女33例,日龄1~25d,均数(11.5±3.2)d,足月儿51例,早产儿29例,疾病类型包括肠炎11例,肺炎25例,高胆红素血症41例,其他3例,实验组新生儿中包括男45例,女35例,日龄1~27d,均数(11.6±3.3)d,足月儿52例,早产儿28例,疾病类型包括肠炎12例,肺炎24例,高胆红素血症40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实验组则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完善前馈控制方案,建立新生儿前馈控制团队,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对过往新生儿护理中所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发生的原因加强讨论,同时通过在数据库中搜索不良事件、风险管理、新生儿护理等关键词汇,查找文献,并根据临床经验探究相应的处理方案。其二,分析新生儿不利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认为主要原因包括制度缺陷、护理工作量大、药物剂量换算失误、责任意识不强等。基于该类原因,做好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端正其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态度,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的认知,并提高其专科护理能力,尤其对于新护士,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其遵医嘱合理用药的能力。考虑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叮嘱患者参与到协同护理的工作之中,加强对患儿情况的检查,发挥出家属的作用[2]。另外,对当前的护理制度进行完善,将护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头上,并加强监督,以提高护理质量。其三,加强护理风险预防与控制,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及时识别新生儿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通过提前预防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质量,采用自制问卷评分,项目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操作、风险控制四个方面,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3]。(2)对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常见包括感染、皮肤损伤、溢奶误吸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护理质量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组间对比表 (x±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

护理操作

风险控制

对照组

实验组

T

P值

80

80

80.98±5.41

92.52±5.26

13.6791

0.0000

81.68±5.38

91.65±6.16

10.9033

0.0000

84.65±6.44

93.62±5.28

9.6340

0.0000

81.72±6.42

93.18±4.27

13.2940

0.0000

2.2护理不良事件

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皮肤损伤1例,发生率为1.25%(1/80),对照组包括皮肤损伤5例,溢奶误吸2例,感染3例,发生率为12.50%(10/80),P<0.05(X2=9.884,P=0.002)。

讨论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风险管理要求实现对未发生护理风险的有效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以实现对护理风险的有效预防。而将该方案应用于对新生儿的管理之中,能够通过总结护理经验,评估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而就具体的落实来看,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可提高其专科护理能力,并端正其服务意识。配合家属的协同护理,能够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对新生儿的监护效果。而通过护理制度的完善,则可以明确责任,降低护理风险[4]。最后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干预,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进而加强控制。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代表该方案效果理想。综上所述,对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孙琴, 肖萍, 张艳君. 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1):16-18.

[2]林蔓彬, LinManbin. 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4):1857-1859.

[3]王燕萍. 前馈控制在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新疆医学, 2017, 47(7):7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