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院外心脏骤患者的骨髓腔穿刺胫骨内通路与静脉血管通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关于院外心脏骤患者的骨髓腔穿刺胫骨内通路与静脉血管通路

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何雅娉 赵川

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 200030

摘要:

目的 :在院外心脏骤停期间,抢救分秒必争,液体通路的立即建立事关患者预后,骨髓腔穿刺置管已相对普及在危重病人抢救治疗中,骨髓腔穿刺置管入正在迅速取代院外静脉导管。然而,很少有数据能直接比较骨内注射与外周静脉注射在院外心脏骤停中的有效性。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院外心脏骤停期间,胫骨内和周围静脉插入首次成功的频率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这是一项对成人患者进行的随机试验,这些患者正在经历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并开始了复苏的努力。患者随机分为2条血管通路之一:胫骨内或周围静脉。护理人员在研究开始前接受了强化训练和所有2种方法的暴露。主要结果是首次尝试成功,定义为在骨髓腔或周围静脉安全的针头位置,正常的液体流动,在复苏过程中针头脱落被编码为不能维持血管通路。

 结果:纳入长征医院抢救室由院外送入67例患者,31例(46%)为胫骨内,36例(54%)为外周静脉穿刺。二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本一致。有55名(82%)的患者经历了最初的血管通路成功,其中12名(18%)的患者首次尝试失败。其中胫骨内通路28名首次尝试成功,1名针头移位,2名液体无法流动。外周静脉通路27名首次尝试成功,4名针头移位,5名针头液体无法流动。随机进入胫骨骨内通路的个体更有可能首次尝试血管通路(90%;95%置信区间[CI] 83%至98%相比外周静脉穿刺(43%;95% CI 31% - 55%)组。分配到胫骨骨内通路组的患者,初始成功的时间明显缩短(4.6分钟;四分位数范围3.6 - 6.2分钟)与外周静脉穿刺组(5.8分钟;四分位数范围4.1至8.0分钟)。

 结论:在院外心脏骤停期间,骨髓腔穿刺胫骨内通路与静脉周围通路相比,具有较高的血管通路首次尝试成功率和最快的血管通路时间。

【参考文献】

[1]曾辉,张向芬.1例扩张性心肌病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7):305+307.

[2]刘金会.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2):82-83.

[3]马剑飞,宋巧玲,屈纪富.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J].海南医学,2019,30(0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