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陶娟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241000

【摘要】目的:探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8%)低于对照组(23.8%),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优化其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且在后期随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预后良好。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果;不良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多伴有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常因过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等因素诱发[1]。患者在发病后,需及时给予正确救治,以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降低其猝死概率。基于此,本文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观察其救治效果和预后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2),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0~75(66.2±7.4)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8~75(65.8±6.4)岁。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组间一般数据对比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包括初步评估、吸氧、体征监测、手术准备等,观察组患者在就诊后,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①接诊流程优化:医院可为疑似心肌梗死患者开辟绿色服务,以首位接诊护理人员为患者负责人,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到院后,需在30s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并发症等症状进行快速评估,并将其转入急诊室,保证患者持续吸氧与仰卧位,连接心电图、心电监护等设备,建立静脉通道,留取血液样本,对患者的心肌标志物、血常规、凝血状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②急诊交接优化: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需在10min内给予临床治疗,协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大流量吸氧、给予阿司匹林、吗啡等药物镇静,护理人员及时电话通知冠心病监护病房,并配合医生询问患者病史及检查体格,对患者做出准确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内容进行解释,防止其因认知程度不足出现偏激情绪。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转运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抢救药品、物品、仪器填写转运交接单等,在交接过程中,需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等放置于固定位置,方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并将责任落实至个人。

③心理优化护理:在急救过程中,患者常常因不了解病情和急救流程,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增加了机体对手术抢救的应激反应,且不利于后期的心肌功能恢复。因此,医人员在急诊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紧张、恐慌等情绪较为明显者,适当以亲和力的语言进行疏导,缓解其负面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①救治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等;②不良事件:急诊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电话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在此期间出现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并统计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数/42×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收集到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患者数据输入至SSP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5dd4fdb2910ac_html_f5a0e8468676e27f.gif ±s)以t检验,计数资料(%、n)以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效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对比(5dd4fdb2910ac_html_f5a0e8468676e27f.gif ±s,min)

组别

n

分诊评估时间

首次心电图时间

进出急诊室时间

急诊球囊扩张时间

对照组

42

2.5±0.5

7.9±1.6

67.4±10.9

84.4±10.3

观察组

42

0.5±0.1

4.4±1.1

49.8±8.4

66.5±10.2

t

25.420

11.682

8.289

8.00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不良事件

随访半年内,对照组出现再发心肌梗死3例、梗死后心绞痛5例、心源性死亡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10/42);观察组出现再发心肌梗死1例、梗死后心绞痛1例、心源性死亡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2/4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X2=4.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较急,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患者病发后,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防止其出现血凝现象,疏通血管,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迅速、安全地将患者转回院内,缩短了转运时间和院前检查时间,避免延误患者病情。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首位接诊的护理人员作为患者的负责人,需要对患者的急诊过程进行全程负责,可使人员分工更具体,提高了准备工作的速度[3]。本次研究表明,接受优化后的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救治效果和预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优化其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将急诊流程优化后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得到有效缩短,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21(1):13-15.

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83-85.

陈晖,张同,李倩.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5):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