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 2

肠梗阻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谭再勋 曾聪普

旺苍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200

小肠上始幽门,下接盲肠,是用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其黏膜分泌的碱性肠液中含有多种酶元素,可用于分解并吸收食物中的各种糖类及氨基酸、胆固醇、脂肪各种维生素等物质。另外在抗原物质的作用下,肠道还可以形成免疫防御反应[1]。但因其结构较长,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且血运较丰富,因此发生各类疾病的机率较高,其中肠梗阻就是小肠疾病的典型代表之一。

肠梗阻的病因与分类

肠梗阻是由于肠内容物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无法正常顺利的通过肠道,造成肠管形态发生改变,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全身性的生理紊乱,如水电解质失衡、感染、中毒、休克或多功能器官衰竭[2]

1 肠梗阻发病的原因

肠腔缩窄,内容物通过障碍:①结石、粪块等异物堵塞;②腹腔内因肿瘤发生粘连、压迫等情况造成肠管出现扭曲、嵌顿或受压;③先天性的肠道闭锁、肠套叠等疾病引起的肠道病变。

肠壁的肌肉在毒素或神经反射的刺激下出现功能紊乱,使肠管发生痉挛或肠蠕动功能消失,内容物长期滞留在肠管内,无法正常通行,继而引发肠梗阻。

因肠系膜发生血栓或者受压的情况影响肠管的血运畅通导致蠕动能力下降,内容物运行停止,从而引发肠梗阻。

2 分类

肠梗阻的分类是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定的,主要分为机械形成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等,部分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可以彼此间互相转换[3]

肠梗阻的早期症状

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1 腹痛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发生剧烈蠕动时,患者会感觉腹部有气块在活动,并在某一位置发生阻碍,使患者出现阵发性的腹部绞痛;

绞窄性肠梗阻:当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情况的进一步发生,患者的发生腹痛的间歇期缩短,腹痛程度加深,从而引发持续性的剧烈腹痛。

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会因肠壁肌肉功能的紊乱出现持续性的腹痛,可蔓延至整个腹部,是整个腹部发生不适。

2 呕吐

在肠梗阻早期,患者的呕吐现象多为反射性的,以胃液和食物为主。高位的肠梗阻的呕吐物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且呕吐次数频繁;低位的肠梗阻的呕吐物多为粪样且出现较迟;而麻痹性和绞窄性的肠梗阻呕吐时则为溢出性和血性或棕褐色的液体[4]

3 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一旦出现发生梗阻就会停止排便排气;不完全性肠梗阻排便排气的次数明显减少;高位肠梗阻在发生梗阻的下段肠腔内存在少量的粪便和气体,可自行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可排除少量的粪便,但多为血性粘液样便。

4 其他症状

肠梗阻患者在出现呕吐后会因体液的流失造成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度的平衡被破坏,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情况发生,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组织灌流量不足,使得体内的酸性产物增多,易引发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而随着异物在肠管内滞留的时间增长,细菌不断的增生并分泌大量的毒素,使得患者出现中毒或感染的现象;当中毒症状加重,患者会引起中毒性休克,加上肠管内的气体增加、腹压的升高导致膈肌上移,影响患者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同时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最后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5]

三、治疗与护理

肠梗阻患者的治疗原则缓解生理紊乱现象和解除梗阻为主。对于症状较轻可不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可直接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护酸碱平衡、预防患者出现感染和中毒的现象,对于腹痛难以耐受的患者可予以解痉剂或镇静剂来缓解疼痛。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结合患者具体梗阻的情况实施手术,具体可包括:解除病因、肠切除或吻合术、短路手术和肠造口或外置术等。患者术后应行持续的胃肠减压,减少肠道内积存的气体和液体。促进肠壁的血液循环;及时予以补液和营养支持;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避免患者呕吐时发生误吸或窒息的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必要时予以一定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自我监测的方式。

四、总结

肠梗阻作为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的发病原因较多,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熟练掌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学会自我排查、自我诊断及时实施治疗,解除梗阻的情况,尽早恢复健康。而不同类型的梗阻的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患者的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肠梗阻的患者早期多伴有腹痛、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的症状,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可根据患者腹痛的性质、腹痛时的感知、呕吐物的性质和排便排气的情况进行辨别,也可借助影像学来对患者进行诊断。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也应根据患者具体的发病情况进行选择,主要以解除梗阻症状,维护生理指标正常为主,在此基础上对于需要实施手术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也用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待患者出院前予以一定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再次发生

[6]

参考文献

[1]何承祥,黄海,肖诗铭等.胆石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5):379-381.

[2]李伟,李志霞,安大立等.小肠减压管联合泛影葡胺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3):275-278.

[3]梁启新,汪晓明,于庆生等.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早期炎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7):603-605.

[4]强群,盛丽,张宝洲等.肠梗阻的分类及诊断方法[J].西部中医药,2015,(10):139-142.

[5]纪婕,冯丹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康复训练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0):45-47.

[6]陈肇平,熊诗俊,李清水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小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2):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