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

赵欣 肖夏

四川 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在临床上多使用抗菌类西药,可有效预防及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临床运用价值较高,临床接受度较高。随着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现象大范围发生,临床在使用抗菌类西药时,用药不合理情况越来越普遍,由于临床医师及患者滥用药物,增加了患者机体耐药性及病菌菌株耐药性,导致病菌菌株逐年增加种类,导致大量不良反应情况出现。临床最常用的抗菌类西药是AMO(阿莫西林),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杀菌效果较强,价格低廉,吸收速度较快,药物剂型较多,临床优势明显。本文以阿莫西林为例,阐述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

1 药理药性

阿莫西林化学结构特性接近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对比AMP,在其苯环上多一个-OH,抗菌作用显著,发挥作用的机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上的内酰胺环结构,可选择性结合细菌内膜靶位点,可对细胞壁黏肽合成酶产生抑制作用并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细菌因为细胞壁缺损,可出现膨胀破裂。

分析得出,在抗菌活性及抗菌谱方面,阿莫西林类似于氨苄西林,但是,对比氨苄西林,耐酸性明显更高,杀菌效果明显更强,半衰期较短,在61分钟左右,但是,临床实践得出,将本品应用于脑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行。

由于阿莫西林杀菌效果非常强,穿透细菌细胞壁能力相对较强,口服用药后,可立即水解内酰胺基,可产生肽键,可迅速结合细菌中的转肽酶,导致失活,分析得出,转肽酶较为重要,可参与细胞壁组成、细菌合成糖肽,是关键酶,是唯一途径,若失活,可导致细菌无法生成细胞壁,菌体由于水分持续渗透,最终出现膨胀破裂。

2 合理应用

2.1药品药代动力学

患者用药后,药物在机体中代谢及分布的情况,称为药代动力学。分析得出,阿莫西林用药途径是口服、肌肉注射等,可迅速被患者机体吸收,在患者机体组织中,分布良好,服用0.5g后,患者机体中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是1h,对比氨苄西林,若剂量相同情况下,在药物浓度方面,阿莫西林约2.5倍于氨苄西林,利用肌肉注射方式,为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对比口服用药,血药浓度接近。临床总结得出,阿莫西林可经过患者机体胃肠道吸收,患者胃肠道中食物不会干扰及影响患者吸收药物,机体吸收阿莫西林后,分布于患者机体肾脏、肝脏、肺部及肌肉中,对于部分药物来说,排出途径是唾液、汗液。阿莫西林半衰期在1h,用药6h后,患者可经过尿液将本品基本排出体外。

2.2药品联合使用

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或者与其他药物联用阿莫西林,治疗部分疑难杂症患者时,推荐使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临床实践证实,联合红霉素、洁霉素及阿莫西林,将其应用于心脏内膜炎患者治疗效果中,效果良好。部分文献报道,联合红霉素、洁霉素及阿莫西林,可对心脏内膜炎患者体内致病菌浓度起到有效下降作用,可有效治疗该疾病,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联合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将其应用于胃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较为突出,治愈率较高,在85%左右。

联合克拉维酸及阿莫西林,将其应用于膀胱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疗效良好,治愈率较高,>90%,可将各类尿路感染治好。

在阿莫西林用药期间,可能受到某些药物影响,例如避孕药,可妨碍避孕药吸收,促使避孕药药效下降,例如嘌呤类尿酸合成抑制剂,可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总结发现,联合梭甲半肤氨酸及阿莫西林,将其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抗感染作用可良好发挥,对比单独用药阿莫西林,可获得较好药物浓度,可发挥药代动力学协同作用,可对机体吸收药物程度起到增强作用,杀菌效果更加理想。

2.3药物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药效较为稳定,耐受良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少数患者依然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但是患者数量占比较小。总结临床实践得出,少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出现嗜睡、头晕及消化系统副反应等情况,属于典型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对患者禁忌症加强了解,目的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同时,临床使用阿莫西林过程中,若患者存在遗传过敏史或者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现象,则禁止使用阿莫西林,对于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来说,同样禁用本品。

在使用阿莫西林期间,注意剂量合理,注意适应症,避免过度用药,促进患者滥用药物意外事件发生率大大下降,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证抗菌类西药正确使用,可实现患者安全用药,可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在用药过程中,主治医师应对患者详细情况加强了解,全面了解患者,监控患者日常用药量,若个别患者第一次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反应,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将治疗停止,为患者开展常规检查,将危险因素排除,然后为患者开展对症治疗。若监测结果显示患者血小板数量增加、血清转氨酶升高、白细胞数量迅速下降等,将抗感染药物治疗立即停止,后续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来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及血象,避免抗菌类西药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安全事件。

3 小结

随着生活水准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药物治疗,临床上越来越深入研究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等细菌的有效治疗方案,目前,治疗具有特效化及多样化临床特点,临床治疗过程中,若医护人员未能明确各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在此情况下,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可大大增加患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几率,无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临床常用抗菌类西药,普遍存在滥用及不合理应用等情况,导致患者耐药性增加,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不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临床上应对抗菌类西药合理应用加强研究,保证此类药物合理运用,对药物不良反应加强了解,若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处理,避免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另外,医护人员应加强抗菌类药物用药合理性监管,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