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3

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探讨

李得珠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二病区 730900)

摘要: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心室肌肥厚且不对称所引发的基础疾病,本次实验是要通过研究小剂量胺碘酮能否联合倍他乐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抑制患者心肌细胞出现过度氧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被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胺碘酮;倍他乐克;肥厚型心肌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一般资料与实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主要选择了2018年全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100例,并且所有患者均符合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将这100例患者随机打散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且患者的年龄处于31~5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12±3.07)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且患者的年龄处于30~5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65±2.11)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手段,主要包含了利尿、降压以及强心等干预治疗方式。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每天两次温水冲服25mg的倍他乐克,疗程持续1个月[1]。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服药基础上,再多服用200mg的胺碘酮,3次/d,在患者持续使用1周且无任何异常情况出现的情况下,将服药次数更改为2次/d,再观察一周后,如无异常则更改为1次/d,疗程持续1个月[2]

1.3观察标准

在治疗前后分别统计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并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猝死概率以及再住院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当二者差异(P<0.05),即表示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对比

治疗之前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44.97±8.02,治疗过后的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51.07±6.98;治疗之前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45.02±7.61,治疗过后的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48.53±7.14。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过后左室射血分数具有上升,且实验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数据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对比(5dd636ccf14a7_html_e0caa6df7d39b273.gif5dd636ccf14a7_html_e0caa6df7d39b273.gif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x2

P值

实验组

50

44.97±8.02

51.07±6.98

2.98

<0.05

对照组

50

45.02±7.6

48.53±7.14

2.27

<0.05

x2

10.17

12.41

P值

>0.05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共47例,占患者总数的94%,无效3例,占患者总数的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共38例,占患者总数的76%,无效12例,占患者总数的24%。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有效

无效

实验组

50

47(94%)

3(6%)

对照组

50

38(76%)

12(24%)

P值

<0.05

<0.05

2.3两者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实验组内出现了4例不良反应,分别是3例恶心呕吐以及1例心动过缓,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内出现了7例不良反应,分别是4例恶心呕吐以及3例心动过缓,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心动过缓

总数

实验组

50

3(6%)

1(2%)

4(8%)

对照组

50

4(8%)

3(6%)

7(14%)

P值

<0.05

<0.05

<0.05

2.4两组患者猝死率及再住院率对比

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无猝死,猝死率为0%,有4例患者再住院,患者的再住院率为8%;对照组患者猝死3例,猝死率为6%,有13例患者再住院,患者的再住院率为26%。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内患者在猝死率及再住院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猝死率及再住院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猝死率

再住院率

实验组

50

0(0)

4(8%)

对照组

50

3(6%)

13(26%)

P值

<0.05

<0.05

3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心室肌肉肥厚且不对称所引发的基础疾病,因为患者体内心室肌肉肌纤维粗细不均,会影响到心肌细胞的正常排列[3]。而受干扰后的心肌细胞会对复极与折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4]。而心律失常患者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5],患者很容易出现心源性猝死,如何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帮助患者摆脱病痛的关键因素。

目前常见的临床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而进行不同情况的治疗[6],但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时候,如果患者无法在短时间里面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患者猝死的概率,对患者造成十分大的影响。

本次实验是要通过研究小剂量胺碘酮能否联合倍他乐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抑制患者心肌细胞出现过度氧化的情况,并通过一定的临床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治疗之前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44.97±8.02,治疗过后的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51.07±6.98;治疗之前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45.02±7.61,治疗过后的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48.53±7.14。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共47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共38例,无效12例。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实验组内出现了4例不良反应,分别是3例恶心呕吐以及1例心动过缓;对照组内出现了4例恶心呕吐以及3例心动过缓。实验组患者无猝死,有4例患者再住院;对照组患者猝死3例,有13例患者再住院。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上述实验数据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

通过实验对比能明显发现,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被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庞春强,马彦丽.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3):2421-2422.

[2]杨瑶瑶,张策,吴桂鑫,张禅那,惠汝太,王继征,宋雷,邹玉宝.心脏肌钙蛋白Ⅰ基因Arg162位点不同突变基因型与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8,18(03):2484-2486.

[3]王倩英.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电图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06):29-32.

[4]马文元.综合护理干预对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1(01):67-69.

[5]依不拉音·阿不都瓦衣提,杨芳,陶琳.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cd QTd与恶性心律失常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7):2085-2087.

[6]张雅慰.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