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浅析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侯雨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0000

【摘 要】应用压制以及模制工艺来生产而成的药物固体制剂就是片剂,其中也可以加入稀释剂。片剂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一经问世便得到了人们的欢迎,给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片剂加工制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片剂生产所应用的技术和设备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片剂生产过程中仍然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总结,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片剂;片重超差;问题;处理方法

片剂是一种溶出速率较高的剂型,同时由于实现了工业生产所以在剂量的控制上存在明显优势。片剂质量稳定,可以应用包衣来加以保护,避免光线、空气等等要素对其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片剂制剂所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同时设备也在不断革新,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不断提高,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对于片剂生产中的质量问题来说,需要我们加以总结和分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药品质量的稳定性。

一、片重超差

片重超差是指片剂之间的差异超出了我国药典中对于药品重量差异的限度,具体成因以及解决方法如下:

药品颗粒粗细不均匀,多是由于颗粒流速不均匀所造成,进而导致出现充填到中模孔内的颗粒不均匀,其中粗颗粒量大的片剂则重量较轻,细颗粒量大的片剂重量较大。对策:将药品成分颗粒混匀来加以制剂,也可将其中细粉筛去,来缩小粒径分布范围。

在制药过程中,细粉粘附在冲头上,造成吊冲问题,也会影响片重的分布情况。造成该问题的成因多为下冲转动不灵活。对策: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将冲模拆除,将下冲和中模孔清理干净。

颗粒流动性较差,导致药品颗粒通过中模孔的速度不均匀,而造成片重差异过大。对策:需要重新制粒,也可以适当加入助流剂来提高颗粒流动性,微粉硅胶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效果。

加料斗被堵塞,该问题大多出现在黏性较强或引湿性较强的药品制备中。对策:对加料斗进行疏通,控制压片环境,保持环境干燥,加入助流剂来改善该问题。

冲头无法和中模孔实现吻合,会由于下冲外周和孔壁间有较多的药粉漏出,进而影响下冲动作,物料填充出现问题。造成该问题后,则需要更换合适的冲头和中模。

二、松片问题

松片问题是指在片剂生产完毕后,片剂硬度不足,表面存在麻孔问题,部分片剂稍受外力即碎裂。其成因和方法如下:

造成松片问题的最常见成因就是压力不足,可以通过增加压力来解决。但是一些较大的片剂需要较大的压力,但是当前所应用的压片机设备无法符合于使用要求,超出了药品的压力上限,所以需要应用较大规格的压片机来进行生产。

受压时间太少、转速快。相应延长受压时间、增加预压、减低转速。多冲压片机上冲长短不齐。解决方法:调整冲头。

活络冲冲头发生松动。进行紧固。

药物粉碎细度不够、纤维性或富有弹性药物或油类成分含量较多而混合不均匀。可将药物粉碎过100目筛、选用黏性较强的黏合剂、适当增加压片机的压力、增加油类药物吸收剂并充分混匀等方法加以克服。

黏合剂或润湿剂用量不足或选择不当,使颗粒质地疏松或颗粒粗细分布不匀,粗粒与细粒分层。可选用适当黏合剂或增加用量,改进制粒工艺,多搅拌软材,混均颗粒等方法加以克服。

颗粒含水量太少,过分干燥的颗粒具有较大的弹性、含有结晶水的药物在颗粒干燥过程中失去较多的结晶水,使颗粒松脆,容易松裂片。故在制粒时,按不同品种应控制颗粒的含水量。如制成的颗粒太干时,可喷入适量稀乙醇(50%~60%),混匀后压片。

药物本身的性质。密度大压出的片剂虽有一定的硬度,但经不起碰撞和震摇。如次硝酸铋片、苏打片等往往易产生松片现象;密度小则流动性差,可压性差,需重新制粒。

颗粒的流动性差,填入中模孔的颗粒不均匀。

有较大块或颗粒、碎片堵塞刮粒器及下料口,影响填充量。

加料斗中颗粒时多时少。应勤加颗粒,使料斗内保持一定的存量。

三、裂片

片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时,有从腰间裂开的称为腰裂,从顶部裂开的称为顶裂,腰裂和顶裂总称为裂片,造成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压力过大,颗粒受压力增加,膨胀程度亦增加,黏合剂的结合力不能抑制其膨胀,故造成裂片,应减低压力处理。

上冲与模孔不合要求。使用日久的冲模,日渐磨损,导致上冲与模孔吻合不垂直,上冲带有尖锐向内的卷边,压力不匀使片子的部分受压过大,而造成顶裂或模圈走样变形。

压片机转速过快,片剂受压时间过短,使片子突然受压而紧缩,接着又突然发生膨胀而裂片。相应有预压的增加预压时间。

黏合剂选择不当,制粒时黏合剂过少,黏性不足则颗粒干燥后细粉较多,过多时则干颗粒太坚硬,造成崩解困难,片面麻点,故加入黏合剂要适当;如细粉过多,可筛出少许;颗粒太硬,应返工重新制粒并追加崩解剂。

颗粒不合要求,质地疏松,细粉过多而造成裂片,应通过调整粘合剂的浓度与用量,改进制粒方法加以克服。

颗粒太干、含结晶水药物失去过多造成裂片,解决方法与松片相同。

有些结晶型药物未经过充分的粉碎,可将此类药物充分粉碎后制粒。

压片室室温低、湿度低,易造成裂片,特别是黏性差的药物更容易产生。相应调节温度、湿度系统。

四、粘冲

压片时片剂表面细粉被冲头和冲模黏附,致使片面不光、不平有凹痕,刻字冲头更容易发生粘冲现象。造成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冲头表面损坏或表面光洁度降低,也可能有防锈油或润滑油,新冲模表面粗糙或刻字太深有棱角。可将冲头擦净、调换不合规格的冲模或用微量液状石蜡擦在刻字冲头表面使字面润滑。此外,如因机械发热而造成粘冲时应检查原因,检修设备。

刻、冲字符设计不合理,相应更换冲头或更改字符设计。

颗粒含水量过多或干湿不均而造成粘冲,解决办法:控制颗粒水分在2%~3%左右,加强干粒检查。

原辅料细度差异大,造成混合不均匀或混合时间不当。解决办法:对原辅料进行粉碎、过筛,使其细度达到该品种的质量要求,同时掌握、控制好混合时间。

粘合剂浓度低或因粘合剂质量原因而造成粘合力差,细粉太多(超过10%以上)而粘冲。解决办法:用40目的筛网筛出细粉,重新制粒、干燥、整粒后,全批混合均匀,再压片。

五、总结

事实上,在当前的片剂生产当中,压片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我们加强生产管理,重视质量控制。作为生产操作技术人员来说,在上岗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还要注意结合相应的规范以及要求来进行严格操作。另外,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本文针对片剂生产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总结了可行的控制对策,希望可以给制药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殿平,刘金成,董秀艳.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33-33.

[2]梁凤.浅析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J].中国科技投资,2013(A35):536-536.

[3]郝明.西药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5(12):229-229.

[4]刘胜男,白雪彬.西药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J].科学与财富,2013(12):27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