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瑜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537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thrombosis,CRT)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RT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12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果。结果:入组的212例患者,在诊断乳腺癌早期(3个月内)发生血栓的例数为193例,发生率为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2=8.502;P<0.05)及体重指数(c2=5.909;P<0.1)与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有关。而预防性抗凝、入院的全身炎症水平及是否行乳腺癌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CRT的发生率较高,年龄和肥胖为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所有患者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并无明显获益。

关键词:乳腺癌;导管相关血栓;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所收集样本为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的212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本院行手术治疗及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行化学治疗。纳入标准:术后病检均证实为原发乳腺癌;诊断明确后立即行抗癌治疗;入院检查凝血象正常;术中及术后未使用止血药物,未输注血制品;于术后或术前通过输液港行化学治疗。排除标准:有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其他肿瘤病史;既往发生血栓相关事件;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资料不完整。

1.2资料收集

研究方式为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BMI、血型、原发肿瘤分期、化疗方案、合并症、导管位置、分型、ki67、穿刺部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穿刺侧颈部血管彩超等相关资料。

1.3观察方法

患者每次化疗前均于本院行穿刺侧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有无CRT形成。CRT可分为3类:纤维蛋白鞘;来自深静脉或浅表的附壁血栓;导管管腔的血栓性闭塞。CRT的诊断标准:血管超声显示静脉管腔增大,腔内见实体回声,加压时管腔不变形。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远端血流减弱。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有无出现导管相关血栓为因变量,以影响血栓发生的因素为自变量,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个变量作单因素分析,并以P<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找出影响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的危险因素,并计算比值比(OR)和95%值信区间(95%CI)。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

2结果

2.1患者的临床资料

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共选取212例患者;在静脉置管乳腺癌患者早期(3个月内)发生CRT的例数为131例,发生率为61.7%;其中125例患者表现为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59%;6例患者表现为穿刺侧完全型或部分型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

2.2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2.2.1单因素分析

我们按照BMI分为3组:正常体质量(BMI<24kg/m2)、超重(24kg/m2≤BMI<28kg/m2)和肥胖(BMI>28kg/m2),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年龄及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提示年龄和BMI可能与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有关。两组的血型、肿瘤分期、分型、化疗方案、合并症、导管位置、是否行乳腺癌手术治疗、NLR、PLR、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是否预防性抗凝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得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肥胖为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41~60岁[OR=2.3,95%CI(1.242~4.260)],>60岁[OR=2.758,95%CI(1.232~6.174)];肥胖[OR=2.611,95%CI(1.060~6.429)]。

2.2.3 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效果,结果显示AUC及95%CI为0.618(0.555~0.681),说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仍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3讨论

在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多个环节可增加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发现化疗可增加3.5倍VTE风险,所以对于接受全程规律治疗的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更需要关注CRT的发生。在临床中,我们发现CRT多数为无症状性,少数患者为有症状性;一旦发生,病情轻者可能需要抗凝治疗,重者则需要取出导管或输液港;这不仅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使患者对化疗产生畏惧,从而抗拒化疗,导致延误化疗疗程,甚至可能影响预后。报道通过超声多普勒发现的无症状性CRT有7倍的风险将发展成为有症状性CRT,所以对于无症状的导管相关血栓我们也应重视。我们发现血栓形成原因与年龄>40岁及肥胖有密切相关,也有文献[3]指出血栓原因主要有刺部位有感染 、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和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对等。

结论

综上所述,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的风险较高,年龄>40岁及肥胖是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不推荐对所有静脉置管化疗患者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应对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CRT发病概率。但ROC曲线显示仅靠年龄和BMI建立的预测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的模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需有待多中心、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张晓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中心静脉置管化疗83例全程优质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70-71.

[2]丁艳妮,贾宁霞,邓智平.晚期乳腺癌患者静脉置管化疗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17):3878-3879.

[3] 李涌涛 ,倪 多,朱丽萍,等.乳腺癌患者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致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J].中华乳腺病杂志,2009,3 (4 ) :40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