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全科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浅谈中医全科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张传柱

鹤岗市向阳区张传柱中医诊所 154100

【摘 要】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值得肯定,我国使用中药以及中医治疗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中医治疗体系,中医全科医生使用的指导理论为辩证施治理论与中医整体观,在一些情况下还可将中西医治疗技术结合,医疗技能极为全面,可以给患者提供全面且连续化的指导。现根据对中医全科治疗系统的认识,探讨在预防与治疗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出这一医疗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全科;慢性病;预防;治疗

慢性疾病是一类发病原因复杂、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的统称,这种疾病往往为长时间累积疾病形态损伤而导致的,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都会受到影响,常见的慢性病包括糖尿病、癌症以及心脑血管类疾病。治疗与预防慢性疾病时,中医学科的理论知识可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利用中医全科治疗手段来支持治疗与预防常见慢性疾病,探讨相应的医疗技术应用情况。

1 慢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主要由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的疾病。慢性病发生和流行与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亦与职业和文化习俗关系密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病程较长、流行较广、临床治疗费用较贵、致残致死率高,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维体系,个体化治疗方案,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以及情志养生、运动养生、药膳饮食调理等,均有利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康复和治疗。

2 中医全科系统治疗慢性疾病时彰显的优势

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特点以及在此思维下的治疗方法对日益增加的慢性疾病预防保健有着独特优势。慢性病的发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精神情志等因素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提出的“治未病”思想,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倡导疾病早期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养生、保健、治疗与康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大多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病等往往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几种慢性病,病情复杂,治疗用药种类较多,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诊断技术,以患者为中心,采取个体化治疗,针药并用,标本兼治,既可减少患者用药数量,节省医疗费用,又可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慢性病如腰痛、颈椎病、哮喘以及中风偏瘫等的康复治疗,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或敷贴、熏蒸等治疗具有较好疗效,这些中医治疗手段成本低、需要设备较少、社区医师容易掌握学习、副作用少,便于推广和操作。中医运动养生、情志养生、食疗药膳养生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可贯穿于日常慢病防治过程当中,通过以上养生手段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3 中医全科治疗慢性疾病的建议

利用中医全科中的各种理论可以帮助预防以及治疗多种慢性疾病,降低医疗成本,在社区中建设与发展中医全科治疗系统,可帮助提升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使其尽快从慢性疾病中恢复。

3.1 防治建议

针对慢性疾病,医疗人员应当形成防患意识,利用中医药形成预防指导建议,慢性疾病发病速度比较慢,患者一般会存在轻视病情与治疗的情况,在中医理论系统中,展开健康管理,可以降低发病率,利用“治未病”的理论来防治疾病,首先可以给患者实施生活方式方面的干预,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要有节制,保持正常的起居时间,不可过度劳累,给患者提出限酒与戒烟的建议,使其运用合适的膳食方案,通过宣传使患者掌握基本的健康技能。

除了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之外,还需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很多中医学的文献中有提到“情志致病”的相关理念,各种情绪与人体器官存在关联,因此除了改变生活方式与药物防治之外,精神调养的方法也非常关键,让患者明确精神情绪给身体健康的影响,使其可保持平和的心态。运动干预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可让患者通过气功、太极剑、五禽戏等运用来进行养生,调理以及预防慢性疾病。

3.2 治疗建议

慢性病患者一般病史较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所以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由于络脉又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路,络脉有病,通路受阻,常致气滞血瘀,所以在治疗慢性病时需要配合使用化瘀和通络之法。由于慢性病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所以单纯采用活血化瘀法常常疗效不显,故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和其它治法结合运用,如扶正活血化瘀法、解毒活血化瘀法、化浊祛瘀法、理气化瘀法等,以扩张血管、祛除瘀滞,改善微循环,促进脏器功能的恢复。常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益母草、当归等。久病入络既是慢性病的演变规律,也是慢性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久病之后,由气及血,由经到络,络脉受阻,不通则痛;络脉失养,多成增生或积聚;络脉受损,多致出血。治疗上可采用软坚通络、涤痰通络等方法。

治疗慢性病时就应当重视调理中焦脾胃的功能,善用醒脾开胃化滞药、益气健脾药、养胃阴药、健脾利湿药、理气药等,既重视益气健脾,又兼顾益胃养阴,并且根据脾胃主运化的功能,融健脾消食、健脾理气、健脾利湿于一体,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故慢病患者除辨证论治,在适当补气、补血的基础上,更应从脾胃入手,固护后天之本。

发挥中医全科理论的作用治疗慢性病,应当先形成完备的疾病管理系统,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例,完善中医治疗系统,在这一方面增加相应的物质投入,引入中医治疗设备,形成中医科室与中药房,提升综合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中医治疗团队的业务水平,培养更多具有中医全科治疗优势的队伍。

注重宣传中医科普知识,增强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意识,针对慢性疾病的危害、中医文化以及基本常识进行宣传,在讲座中解决参与者各种关于中医与慢性疾病的疑问,可提供相应的医疗咨询服务,以家庭为的单位培养保健员,帮助居民补充中医治疗方面的知识,如中医养生以及药膳治疗等,使居民的健康素养能够得以提升。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慢性病以及相应的治疗要点,而后剖析了利用中医全科手段的情况,中医院等治疗机构应当充分考察慢性疾病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病症来设定专门的治疗方案,同时还要提供必要慢性病预防建议,从根源处解决慢性疾病的相关问题。成为优秀的中医全科医生需要漫长的时间,从事中医治疗相关的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治疗理念,通过结合中西医治疗技术来填补中医治疗的不足,累积治疗经验,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文君,闫成明,张小丽.浅析中医院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10):61-63.

[2]叶小赟.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模式和成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

[3]周英武,任明,胡镜清.中医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